了解了周圍哪些朋友應該結交之後,我們又要怎麼做才能與他們成為好朋友呢?
首先,如果偶然了解了對自己有用的人,不要隻是單純地欣賞,永遠隻做旁觀者。天下沒有永遠都不走運的人,除非他沒有足夠的人脈基礎。我們應該明白:沒有什麼貴人會像神話中的一樣突然出現,他們都是需要我們去尋覓並積極聯結起來的。
如今的社會有數不清的成功人士,他們身上無一例外都有的品質就是:交際能力超群。看到了能力非凡或者於自己有用的人,如果隻是遠遠地豔羨,是絕對不會讓對方對自己留下印象並感興趣的,更別說成為朋友了。
然後,在認識了這些人之後,我們如何與對方變得來往密切,成為“熟人”呢?這時,我們可以從發掘對方關心的事物出發,讓對方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迪巴諾是紐約最著名的麵包公司之一。不過在其麵包訂購最火爆的時候,迪巴諾的經理卻注意到一個事情—有一家名頭很大的飯店從沒來自己這裏訂購過麵包。
後來,這位經理心有不甘,便想攻克這一“難關”,於是開始采取各種正麵、側麵的方式讓該飯店負責人注意到自己並訂購自家的麵包。他不僅每個禮拜準時拜訪該飯店的經理,甚至還扮成客人到該飯店住宿,可是一連四年,那家飯店仍然不為所動。
後來,麵包公司經理覺得總是這樣也不是辦法,就在自己異常苦惱的時候,他突然又想出一個好辦法—從對方經理的興趣入手。很快他就了解到,那家店的經理是美國國會議員,而且因為其管理飯店的特長,還成了飯店協會的會長,每次協會開會,他都一定到場主持。
了解了這一點後,經理便又去拜訪。這一次,他很自然地從美國飯店協會入手,果然引起了飯店經理的興趣,兩人相談甚歡,達成了包括訂購麵包在內的三項合作事宜。
後來有人在采訪麵包公司這位經理時,問到他的成功秘訣,他得意地說:“我向他推銷了四年的麵包,他連一絲麵包渣都沒有買,可如今我隻是對他感興趣的事情表示關心而已,形勢竟然完全轉變。如果我依然沒有發現他所關心的事,恐怕現在還跟在他身後窮追不舍呢!”
可見“投其所好”的妙處就是,讓對方迅速地把自己納入自己人行列。當一個人從內心接受了自己之後,還怕他不會成為對自己有用的人嗎?
另外,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了解到這樣一個道理—某個團隊或關係網中的關鍵人物至關重要,其他人的幫助也許絲毫不會起作用,但是隻要這個關鍵人物一點頭,所有的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
不過,與這些中心人物成為朋友的難度相對會更大,需要我們變得更加有心和成熟。這樣一方麵可以讓自己在模仿那些優秀朋友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另一方麵也可以認識越來越多的有用的朋友。
總之,尋找於自己有用之人的人不見得都是壞人,也不見得就是趨利蟲,這是通向成功和幸福的重要一環。另外還有一點別忘了,自己去“找朋友”的時候,也許不遠處也有人希望和你成為朋友,這就需要我們自己也能夠不斷進步,成為於他人有用的那三類朋友之一,這樣就能編織更多的關係網,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步。
心理學智慧
人際關係中的效用心理就是指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時,都希望能夠從對
方身上得到一些可以幫助我們的信息或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想結交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所以,當我們期141
盼著結交“有用”的朋友之前,我們必須做到能做他人的“有用”朋友。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交到更多對自己很有幫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