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學20(3 / 3)

大多數社交性質的談話,都是從“閑聊”開始的。不過,它並不止於閑聊,而是企圖在閑聊間找出自己觀點和對方觀點的相似性,然後慢慢引導對方在為他說話時也為自己說了話,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整個過程有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奇妙感受。

著名的觸龍說趙太後的故事就是利用相似性原則說大事的經典。

當時秦國正在攻打趙國,形勢非常危急。趙國不得已向盟友齊國求救,齊國雖然答應出兵支援,但是需要長安君(趙太後最喜愛的小兒子)到齊國做人質。在那個動蕩戰亂的年代,人質的性命常常很難保證。趙太後聽此要求後斷然拒絕。

這讓趙國的大臣們非常著急,他們試圖勸說太後答應齊國的條件,但是太後非常生氣,甚至下旨:“誰再來勸我讓長安君去做齊國的人質,我就啐他一臉唾沫。”大家一聽,都不敢再開口了。

隨著秦國的進攻日益加緊,趙國危在旦夕,老臣觸龍看在眼裏,十分憂慮,決定冒險再勸一次太後。太後聽到後,怒氣衝衝地在大殿等他。觸龍故意小步緩慢地走上殿堂,先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走,非常失禮。很久沒有來拜見太後您了,我很擔心您的身體,今天特來問候!”看到觸龍老態龍鍾的樣子,太後不忍苦著臉,便跟著感慨道:“我現在進出也

要靠車子才行了,我們都老嘍!”“那吃飯還好嗎?”觸龍很關切地問。“隻能喝些稀粥,成天有這麼多的煩心事,哪裏有胃口啊!”

“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還堅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裏路,增進點食欲。”

“唉,我可做不到。”太後歎了口氣,臉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氣基本看不到

了。這時,觸龍用懇求的語調說:“太後,老臣有個兒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才,但老臣很喜歡他,老臣想請求您讓他當一名侍衛,也算為國家出些力。”“好啊,他幾歲啦?”“15歲,雖然還不大,但我想趁我活著的時候先安排好。”“哈哈,原來男人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太後笑了。“當然,我比他媽媽還喜歡這個小兒子。沒辦法,天下父母心嘛。”太後很開心,談話的氣氛越發緩和了。這時,觸龍趁機說:“老臣認為太後疼愛女兒燕後比長安君要多。”“這怎麼可能?”太後睜大了眼睛。觸龍很感慨地說:“父母疼愛兒女,總是替他們作長遠的打算。當年你送燕後

遠嫁外地,她也哭個不停,不願意遠離家鄉;出嫁後,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時總是祈禱她不要回國,好好當她的王後。這不是替她作長遠打算,讓她的子孫世代繼承王位嗎?”

“是啊!”太後點頭說。觸龍進一步說:“您想過沒有,三代以前的功臣,甚至趙國的開國重臣,現在

孩子還封侯的有多少呢?”“沒有了。”太後想了一下,說。“是那些王侯的子孫都不好嗎,沒有能力嗎?不是的。關鍵是他們沒有功勞。

沒有功績卻享受很高的俸祿,有很高的地位,時間長了就難服眾啦。現在您寵愛長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賜予他土地與財寶,可您不讓他為國立功,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服眾呢?所以我認為您沒有替長安君作長遠打算,您對他的愛不如對燕後的愛。”

一席話讓趙太後醒悟了,她改變了想法,同意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讓他為解決趙國的危機出力。齊國很快出兵,擊退了秦軍,趙國平安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觸龍說服趙太後的方法就是先借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來找出雙方的共同點;找出兩人的共同點之後,太後對觸龍的抵觸情緒就消失了不少;此時,觸龍再用有理有據、發自肺腑的話來說服對方,最終使得趙太後接受了他的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際交往中,相似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相似性包括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籍貫、價值觀、態度等等的相似。如果雙方具有某方麵的

相似就會很容易溝通,不會因為雙方意見不同而引發矛盾。我們想要說服他人時,如能先找出兩個人的共同之處,說服起來就會變得相對容易。

據說,林肯每一次麵對要說服他人的場合時,都要將自己與對方的共同點先找出來,然後慢慢地引導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比如,林肯在他著名的奴隸解放演講中,在開頭的30分鍾裏,他將一些反對者的意見一一陳述,然後引導反對者跟著他的思路思考,逐漸地認同他的觀點。

林肯利用雙方的共同點,慢慢地軟化對方態度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肯定自己的立場,雙方意見的分歧會越來越大,對方會在腦海中形成“既然你認定要和我對立,那我就隻好跟你拚了”的想法。當對方有這種想法時,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不可能說服對方的。

所以說,當你想要說服對方時,要努力通過溝通找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彼此之間的共同點越多,談話氣氛會越友好。這樣一來,即使你要說服的是一個十分頑固的人,也沒有問題。

尤其當你與不是很熟悉的人聊天時,不要抱著純粹為了打發時間而聊天的念頭,而是要努力在對方身上發現共同點,借助這個共同點就很容易打開對方的心房,一起談天說地。這樣就算聊上好幾個小時,大家也不會感到厭煩,而且還可以從側麵偷偷擄走對方的心,讓其“心為你動”。

心理學智慧

相似性原則在心理學上是指人們往往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這裏的相似性包括價值觀、個性、年齡等等的相似。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發現對方越和自己相似,兩個人的關係也就越親密。因此,我們可以在說服他人時好好地利用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