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學19(1 / 3)

3

光環效應: 找對方信得過的人當自己的舉薦人

天津自行車廠生產的飛鴿牌自行車在國內十分暢銷,但是開拓海外市場卻十分困難。1989年2月,天津自行車廠的領導聽說美國總統布什即將來華訪問,便想起一篇報道上說,布什夫婦十分喜歡自行車運動,還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自行車。

這位領導覺得可以通過布什夫婦來打開國外市場。經國務院批準了以後,天津自行車廠將飛鴿QF83型號男車和QF84型號女車作為禮物,送給布什夫婦。他們十分高興,第二天就在公眾場合騎上了飛鴿牌自行車。

這個場麵被全世界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通過媒體的傳播,飛鴿牌自行車開始在世界市場上嶄露頭角,進而拓展開了海外市場。

借助名人的光環為產品打開銷路,這是一種典型的對“光環效應”的利用。

光環效應又被稱為暈輪效應,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然後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象。

美國的心理學家為了證實光環效應在我們日常交際中的效果做了一個實驗。

這位心理學家告訴某大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自己因為有事要請一段時間的假。在這段時間中,學校會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他在第一個班把這位研究生描述為一個熱情、勤奮、極富有耐心的人;在第二個班中向學生介紹同一位研究生時,卻將其描述成為人冷漠但是很勤奮,也富有耐心的人。

結果,兩個班的學生對這位研究生的態度確實大不一樣。每當下課休息時,第一個班的學生對這位研究生表現得很友好,學生們會把不懂的問題拿來問這位研究生;而第二個班的學生則對這位研究生態度十分冷淡。

由此可見,學生們對“熱情”和“冷漠”這兩個詞十分敏感。從那位心理學家的描述中,這些學生便給這位研究生分別罩上了“冷”和“暖”的光環,所以學生們對他的態度也就不同了。

實驗表明,光環效應十分容易發生在不熟悉的人或很敏感的人中。人的外表是產生光環效應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人們還常常以初次見麵時對方的言談舉止來判斷對方的才能和品行。

在《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想要為東吳效力,便前去麵見孫權。誰知孫權看他其貌不揚,行為舉止很傲慢,便將這位與諸葛亮齊名的人才拒之門外。孫權僅因龐統的相貌和禮節而斷定龐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泛泛之輩,平白失去了一位英才。

同樣地,我們在社交、生活、工作中如果可以巧妙地運用光環效應,將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示出來,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好感,取得成功。

王嵐這個人沒有什麼別的特長,就是待人十分誠懇。雖然她能力很差,但是別人一提起她,都說“王嵐這個人十分可靠”,對她十分信任。其實,王嵐能力不佳的缺點是在為人真誠的光環中被人給弱化了,大家看到的就隻有她待人接物十分誠懇的優點。

所以說,光環效應對於人際關係也產生著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效應之下,人們對他人的判斷往往從一個點開始擴散成對這個人的整體印象,形成一種較為片麵的判斷。

比如一個人最開始的時候被認為是優秀的,那麼他身上的其他品質也就被一並認為是優秀的,就像沉浸於戀愛中的情侶很少能夠從對方身上找出缺點一樣。因為117相互愛慕,所以對方身上的缺點也就變成了對方的優點。

比如被很多觀眾喜歡的大明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誇大了某一方麵的事實,弱化了另一些方麵的事實而戴上美麗的光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這些明星的印象其實並非完全真實。當有一天媒體曝光了他們的“醜聞”時,我們就會比看到身邊的普通人出現這樣的事件更為詫異,因為我們一直被籠罩著明星的光環誤導了。

所以,平常我們還要格外注意我們自己的言談舉止。因為你無意之間的一個粗鄙的舉止可能會讓你的形象在外人眼中大打折扣;也可能因為你的一個善意的舉動,讓你的形象瞬間提升。

除此之外,光環效應還體現在—當我們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時,旁人會覺得你也是個優秀的人;當我們同街頭地痞在一起時,旁人則會認為你和他們是一夥的,都不是什麼好人。所以我們還可以利用這方麵的影響,美化自己的形象—多和優秀的人在一起,這樣就會被其積極的光環籠罩,為自己塑造出更加積極的形象。

心理學智慧

光環效應是指利用著名人物或者事件的光環來達到快速引人注意或令人信服的效果。這種光環就像一棵大樹,能到達樹下的人,總是能享受到更多的涼陰。

比如廠家請深受群眾喜愛的影視名人代言自己的產品,更能吸引人們,並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簡單地說,光環效應相當於一種名人效應,它可以帶動人群,它產生的影響力可以如同瘋狂的追星族帶來的影響那麼強大。

4

新穎效應: 說服之前重塑一下自己的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