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克星。在與剽悍的北方遊牧民族的作戰中,他大戰數十,都保持全勝。因為有他在,遊牧民族不敢犯境,他以一己之力,保證了北方邊境數十年無戰事。
他是戰國七雄中強大秦國的克星。在與素有虎狼之師稱謂的秦軍作戰中,他交戰十餘,都保持全勝。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秦軍橫掃中原,席卷荊楚,而唯獨不敢再向北方用兵。
他是戰國末期的常勝將軍。他的名字叫李牧。
此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匈奴。這個民族的生命力異常頑強,他們和戰國時期的李牧交戰過,和西漢時期的衛青交戰過,和東漢時期的竇固交戰過,和三國時期曹操之子曹彰交戰過,直到南北朝時期,他們的大部才被殲滅,然後,一部向西遷徙,進入歐洲。
在航海業尚未開啟之前,匈奴人是陸地上走得最遠的一群人。他們數量稀少,在最強盛時,人數也沒有超過五十萬。他們是陸地上的探險家。
這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是怎麼來到北部極寒之地?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裏作為棲息之地?
遠古的時候,夏桀無道,成湯起而*。成湯將夏桀和他的家族流放在北部極寒地帶。三年後,夏桀死亡,他的兒子獯粥將夏桀的妾納為自己的老婆,繁衍生息,發揚光大,曆經無數代的發展,就有了匈奴這個民族。《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這個民族堯時稱葷粥,周朝稱獫狁,春秋稱戎狄,戰國稱匈奴,史書中記載的樓蘭、烏孫、樓煩等等部落,先後都被他們吞並,成為匈奴的一個分支。
《詩經》中有首詩歌叫《采薇》,寫到過獫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獫狁,就指的是後來的匈奴。詩歌中說,士兵們想回家,但是不能回家,因為要防禦獫狁。漢武帝時期,為了和匈奴和親,細君公主嫁到了北方的烏孫。她到了北方後,寫了這樣一首愁腸百結的詩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從詩歌中能夠看出來,北方的匈奴所生活的地理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至於樓蘭,這個已經滅絕了三千年的古國,更是留下了很多傳說,無數代詩歌中都寫到了它,最有名的是這樣一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現在,匈奴隻生活在傳說中。而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他們像風一樣在北方廣袤遼闊的天地間掠過,攜帶著尖利的嘯聲和血腥的氣味,他們用俘虜的骷髏盛著烈酒,用俘虜的骨骼作為柴禾,他們一次次南下,掠奪中原民族的人群,像牛羊一樣驅趕到苦寒的極北地帶,作為奴隸,肆意蹂躪和宰殺。
是李牧,這位年輕的將領,第一次向他們展開了複仇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