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龐涓號稱吳起第二(2 / 2)

龐涓,又怎麼能夠和這樣一個人相比呢?

公元前354年,秦伐魏於元裏,斬首七千,陷少梁。元裏是今天的陝西澄城,少梁是今天的陝西韓城。當年,吳起帶著魏武卒渡過黃河,將這片土地納入了魏國的版圖,而現在又被秦國奪去了。

公元前351年,秦大良造商鞅伐魏,陷固陽。大良造是戰國時期的最高軍銜,曆史上也隻有商鞅、白起、李牧等少數幾個人獲得過。固陽,是今天的內蒙古固陽縣。

在吳起時代雄霸諸侯的魏國,在吳起時代將秦國打得落花流水的魏國,現在被秦國一再上門欺負。別的諸侯國一看魏國走下坡路,牆倒眾人推,也在這一年上門要債,魏國沒辦法,歸還了趙國的邯鄲。

龐涓的能力比不上吳起,但也算是一名戰國名將,此前他一再為魏國開疆拓土,建立殊榮,隻是他很不幸運,遇到了商鞅和孫臏這兩個絕世高手。

種種跡象表明,桂陵之戰中,魏軍損失的,隻是前鋒部隊,而龐涓當年因為救主心切,帶著先鋒部隊跑在最前麵,結果被齊軍戰敗。雖然先鋒部隊遭受重創,但是魏軍的主力還是沒有損失。

一年後,齊、宋、衛多國部隊攻打魏國,史料中關於這次戰役的描述,都沒有出現孫臏的名字,應該是孫臏沒有參加。在這次戰役中,魏國聯合韓國,擊敗了三國部隊,也就是這一仗,讓齊威王失去了和魏國叫板的信心。那支傳說中的魏武卒還在。

有的書籍記載,龐涓在桂陵之戰中被俘後,此時被關押在齊國,沒有參加這次戰役。這次戰役後,龐涓才被放回。

沒有孫臏的齊國,隻是一支二流軍隊;而沒有龐涓的魏軍,仍然是一流軍隊。

魏國從吳起時代,一直到現在,都是中原霸主。這次擊敗三國聯軍的戰役結束後,魏惠王在逢澤召開諸侯大會,到會的諸侯國有十二個,逢澤在魏國大梁附近。東道主的魏國在這次大會上出盡風頭,它領著諸侯們朝拜周天子,又號令十二個國家聯合起來,向西攻打秦國。此後,秦國害怕事態進一步擴大,不得不調整政策,向魏國示好。

《戰國策》中記載了蘇秦對此時魏國的描述:“昔者魏王擁土千裏,帶甲三十六萬,其強而拔邯鄲,西圍定陽,又從十二諸侯朝天子,以西謀秦。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內,盡堞中為戰具,竟為守備,為死士置將,以待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