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魏國,人人爭相加入魏武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獎勵機製。凡是加入了魏武卒的戰士,待遇好於其他士兵,全家免除徭役,享受俸祿津貼;而且戰死後,妻兒還能夠領到一筆撫恤金。所以,魏武卒上了戰場,人人拚命,個個爭先,如驚濤駭浪,如風卷殘雲。
吳起愛兵如子,他和曆史上所有著名戰將一樣。將軍關愛士兵,士兵上了戰場才會拚死報效,嶽家軍戚家軍無不是這樣;將軍鞭笞部屬,部屬當然不會效命,張飛之死就是很好的明證。先主劉備即將伐吳,大戰將至,而張飛竟然鞭笞部將,結果被部將砍下頭顱,投靠吳國。
每逢大戰,吳起總是與最普通的士兵在一起吃飯,和最普通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和最普通的士兵睡在一起。士兵們睡在柴草叢中,他也睡在柴草叢中;士兵們吃著粗茶淡飯,他也吃著粗茶淡飯;行軍的時候,士兵們扛著武器幹糧前行,他也扛著武器幹糧;士兵們沒有馬騎,他也不騎馬。他在生活中,和士兵保持一致;他在思維時,和魏王保持一致。
這樣的戰將,就是將領的最高典範。
曾有一個士兵,腿腳負傷,傷口化膿,吳起蹲在地上,將士兵腿上的膿血吸出後,進行包紮。士兵的母親聽到這件事情後,悲傷不已,嚎啕大哭,有人就問他:“你兒子不過是一名普通士兵,人家大將軍親自給你兒子吸出膿血,你有什麼好悲傷的?”士兵的母親回答說:“你不知道啊,當年他父親作戰負傷,傷口化膿,大將軍吸出膿血,代為包紮,他父親打仗的時候,拚死向前,頭也不回,戰死沙場。現在,大將軍又吸出我兒子腿上的膿血,我兒子肯定也會像他父親一樣拚死殺敵,戰死疆場。我不知道我一個老太婆以後孤身一個怎麼生活呀。”
在吳起時代,魏國的疆域最為遼闊,魏國的力量最為強大。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
和父親魏文侯的謙虛謙恭不同,兒子魏武侯一向自視甚高,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春秋戰國時代,幾乎所有謀臣戰將,都有一副好口才,甚至包括國君也是這樣。有人依靠極佳的口才,博取了功名利祿,比如蘇秦張儀。蘇秦一次次去說服君王,博取功名,而被趕出,窮困潦倒,回到家鄉,無人搭理;張儀去楚國遊說,被仗擊而出,遍體鱗傷。妻子譏笑他,他說:“隻要我的舌頭在,富貴就在。”蘇秦張儀之流沒有原則,沒有道義,隻要誰給錢給位子,就為誰賣命。他們能夠依靠的,就是那張嘴,那片三寸不爛之舌,這樣的人被稱為舌辯之士。
魏武侯的口才也不錯。
有一次,魏武侯與群臣商量國事,大臣們都說不過他,退朝的時候,魏武侯沾沾自喜,吳起看在眼中,憂在心中,他走近魏武侯問道:“今天有人告訴你楚莊王的事情嗎?”魏武侯不知道吳起怎麼突然說起了楚莊王,他懵懵不懂地睜著一雙無辜的眼睛,望著吳起問道:“沒有啊,楚莊王的什麼事情?”
吳起不動聲色地說:“當年楚莊王和群臣謀事,群臣都說不過他。退朝的時候,楚莊王憂心如焚,有一個大臣問他,為什麼臉有憂色?楚莊王說,我聽說諸侯能夠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夠稱王;能夠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夠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我在朝議事,群臣都說不過我,我們國家距離滅亡就不遠了。”
魏武侯看著吳起,似有所悟。
吳起接著直言不諱地說:“同樣一件事情,楚莊王憂鬱,而您得意,這是為什麼?”
魏武侯徘徊幾步,滿臉通紅,他感激地拉著吳起的手,一連聲地對吳起說:“老天爺把你送給我,讓你監督我的過失。”
魏武侯有失,滿朝文武視而不見,或者混沌不懂,唯獨吳起當麵指出了魏文侯的過失,吳起不但是一名能征慣戰的猛將,還是一名見識卓越的能臣。這樣的人才,舉世無雙。
舉世無雙的奇才吳起,誰用誰就能稱霸諸侯。魯國有眼無珠,把玉石當成了石頭,所以很早就退出了戰國的舞台;魏國獨具慧眼,劈開石頭得到玉石,所以能夠將一個搖搖欲墜的幾乎就要滅絕的中原小國,發展壯大成為最強悍的諸侯國。
魏國能夠在四麵強國環拱的夾縫中絕處逢生,能夠在麵臨滅頂之災的危境中絕地反擊,能夠在積弱積貧的困苦中迅速崛起,能夠在缺兵少將的窘狀中錘煉出一支鋼鐵之師,這一切全賴魏國有一個吳起。
誰得到了吳起,誰就能稱霸諸侯。
吳起和他一手打造的魏武卒,保證了魏國百年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