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百裏,相當於現在的八十多裏。前方,在八十多裏的地方,吳起豎立了一根標杆。在太陽的照耀下,標杆的影子愈來愈短,當正午來臨的時候,當太陽升上頭頂時,體力測試就結束了。
凡是跑過標杆的人,可以進入下一輪測試;凡是沒有跑過標杆的人,魏武卒就關閉了大門。
魏國地處晉南,就是今天的山西運城一帶。早晨七時,運城才能夠看到陽光;而到了中午十二時,太陽就升到了頭頂,也就是說,吳起提供給考生們的時間隻有五個小時。五個小時奔跑八十多裏,平均一小時要跑十六裏,而且是負重奔跑,重量高達五十斤。
這樣苛刻的測試,普通人根本吃不消。
僅僅跑過標杆,還不能加入魏武卒。因為,在標杆的後麵,站立著全副武裝的士兵,手持長矛,向著接近崩潰的你刺來。
你需要立即挺起長矛,與麵前這個等候了你很久的敵人交手,你需要在規定的時間裏擊倒對方,如果時間已經到了,而你還沒有獲勝,或者你被對手擊敗了,那麼,此前你跑過的和馬拉鬆一樣長的距離,此前你以最短的時間第一個跑完了馬拉鬆,跑過了那個標杆,此時也要作廢。魏武卒培養的是職業軍人,而不是王軍霞。
王軍霞的速度和耐力,隻是魏武卒所要求的條件之一。
即使你在五個小時內跑過了八十多裏,即使你在跑過八十多裏後,還能夠在規定的時間裏擊敗對手,這隻能說明你通過了魏武卒考試的第二關。後麵還有很多道關口在等著你。
此時的你,滿身泥水,滿臉汗水,滿手血水,站立在吳起的麵前,而吳起仍然沒有接納你。
吳起還要考察你的配合能力。
此時的你,已經擁有了極為超長的耐力,極為堅韌的抗擊打的能力,極為強悍的戰鬥力,但是,這隻能說明,你是一個單兵作戰的合格士兵。而吳起需要的,不僅僅是你的單兵作戰能力,還有你的協作精神,你的配合能力。
因為在戰場上,吳起需要的不是像《三國演習》中所描寫的將領單打獨鬥,事實上古代作戰完全就不是像《三國演習》中所寫的那樣,兩個將領先捉對廝殺,贏了的帶著士兵追擊,輸了的帶著士兵逃命,兩支軍隊的命運完全寄托在兩個將軍的武功上,這顯然很不現實。在戰場上,吳起需要的是幾千個幾萬個像你這樣的強悍士兵,排成陣型,向對方發起排山倒海般的攻擊。
這種陣型,叫做魏武卒方陣。
魏武卒方陣是一架變形金剛那樣的龐大機器,每個魏武卒都是這個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都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變形金剛離不開每一個零部件,魏武卒方陣離不開每一個魏武卒。
魏武卒的方陣又是一個什麼陣型?他們是如何攻擊?又是如何防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