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大象出現在戰場...(1 / 1)

楚國沒有了沈尹戍,更無人抵擋吳軍。

吳軍渡過漢江,楚國郢都在望。

孫子和伍子胥多年的願望就要實現了,蔡國國君和唐國國君多年的願望也要實現了,吳王闔閭多年的願望也要實現了。楚國是南方最大的國家,帶甲六十萬,疆域上千裏。如果擊滅了楚國,吳國就會成為新興的南方霸主。

然而,就在這時候,誰也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郢都城門打開,從裏麵奔出的,不是士卒,不是騎兵,也不是戰車,而是象隊。《左傳》中記載:“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燧的意思是煙火,這些大象是用煙火來指揮,或者是用煙火來驅趕,就像以後的田單用火牛陣一樣。成群的大象奔向吳軍,那種轟隆隆的勢不可擋的氣勢,破紙而出,讓我們從這些曆經歲月之水浸染而發黃的紙張中,看到了當年的驚悸和慘烈。

以前看好萊塢電影《指環王》,看到半獸人驅使猛獁象和人類的騎兵作戰,總以為這個場景是藝術家的虛構,沒想到曆史中居然真實存在過。楚國龐大的象群向吳軍的步卒發起攻擊,吳軍步卒不能抵擋。當年的吳軍先坐船,後上岸,所以,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步兵,戰車和馬匹肯定都很少,頂多就是吳王闔閭這些人騎坐,其餘的人都是依靠兩條腿千裏奔襲。

以前采訪抗戰老兵,聽新一軍幾名老兵說,他們從緬甸回來,接收廣州,帶回了幾百名日本戰俘,還有幾頭大象。廣州人沒有見過大象,見到這幾匹來自異國的龐然大物,稀奇得不得了。總以為長江流域不出產大象,沒想到那時候的南方楚國盛產大象。當年公輸班和墨子在論戰的時候,說楚國還盛產犀牛。肯定是以後氣候的變遷,和人類活動的頻繁,讓大象犀牛這些大型動物在這片土地上消失了。

大象這種動物出現在戰場上,在冷兵器時代,幾乎就是不可戰勝的。成群的大象衝過來,天塌地陷,勢不可擋。

吳軍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楚國居然還有這樣的秘密武器。

於是,吳軍敗退。

本來,這是楚國一舉反擊的絕佳機會,沒想到,楚王被千裏奔襲,兵臨城下的吳軍嚇破了膽,他逃出郢都,一路向北逃竄,總算撿回了一條性命。

吳軍進入郢都後,《左傳》記載:“以班處宮。子山處令尹之宮,夫概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概王入之。”吳國人按照級別高低,分別住進了楚國大臣的府邸裏。宰相子山住進了楚令尹子常的府邸,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不答應,他覺得在吳國地位最尊貴的是闔閭,接下來就是他夫概了,憑什麼子山要來住這麼好的房子,就準備攻打子山。子山嚇跑了,夫概住了進去。

這時候的吳軍,不再是那支擁有超常戰鬥力的吳軍,而是一群爭搶桃子的猴子。

現在的蘇南富甲一方,而那時候的蘇南剛剛擺脫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所以,這夥吳國人來到當年地球上最富裕的楚國,一個個驚訝萬分,人世間怎麼還有這麼好的房子,有這麼好的器物,有這麼漂亮的美女。他們肆意搶掠,郢都變成了人間地獄。

吳王闔閭這時候犯了一個重大錯誤,盡管他通讀了《孫子兵法》,但是沒有領會參悟。《孫子兵法》說過:“攻心為上”,小國吳國占領了大國楚國,不是依靠強權能夠征服,而要依靠安撫才能征服。

吳國人占領楚國,楚國人感情上沒有什麼接受不了。畢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兼並和被兼並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隻要吳王對老百姓好,老百姓才不管你誰當國君誰不當國君。吳王闔閭進入郢都後,第一個敗筆是縱兵搶掠,第二個敗筆是拆除宗廟。

宗廟是什麼?是祖宗靈魂的安身之所,是後輩人的信仰所在。拆除宗廟就意味著,斬斷了這個民族的根。

楚國宗廟被毀滅,激起了楚國人極大的憤慨,楚國人自發組織起來,和吳軍展開了遊擊戰。他們要光複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