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當務之急是改變目前創造價值的“價值觀”——葛霖的《金融的王道》讀後感(3 / 3)

另一方麵,你很容易注意到,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的“先知先覺”隻停留或局限在發現問題的水平上,而是在書中同時指出了解決上述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的“自我修正”的建議,尤其是強調了觀念上的改變:首先,應該借助培育新的增長點的能量,讓全球化給各國帶來“雙贏”的正麵性得以發揚光大。因為隻有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參與財富創造的行列中來,才能解決貧困,才能吸取現在這場金融風暴給我們留下的教訓,走出一條讓大家共同致富而又能夠抵抗風險的可持續發展過程。為此,作者看好了能夠讓大家走出“棉花糖結構”的“低碳經濟”。其次,應該改變傳統的企業“唯利是圖”的市場競爭模式。通過加強製度、文化和有效監管體係的建設,讓市場參與者能夠從單純的、或與客戶利益對立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目標,“變化成”為大多數客戶利益著想的、或與股東利益緊密相連的社會利益聯係在一起的“雙贏”商業運作模式;從而借助於這一創造價值的新型“價值觀”,把全球化可能產生的負麵效應控製在最小的程度。第三,應該還原金融服務的本質。要讓金融創新的好處能夠讓更多願意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和全球化過程的貧困人群分享,至少能夠讓他們擺脫缺乏資金扶持所造成的市場準入“壁壘”,從而能夠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來分享現代化這一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征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而不能讓金融工具成為少數人致富、甚至通過掠奪應該屬於付出艱苦勞動而得到的“誠實者”財富來獲取暴利這樣“罪惡”的手段!事實上,今天正是少數人的這種“罪行”,讓為他們所造成的嚴重社會後果而買單的政府、納稅人,對全球化和金融的積極作用都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和仇恨。

盡管在這本書的末尾,作者坦誠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永遠不會終結,所以今天我們無法找到隻有“正麵性”而沒有“負麵性”的全球化戰略。但是,抗拒全球化就等於我們把自己鎖在真空的“無菌室”中求安,而這樣的不正常“生活”是沒有任何健康的生命意義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作者通過這本書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不是什麼參與全球化的最佳方法,而是給與我們正確認識全球化現象的辯證視角——即我們要毫不畏怯地去迎接全球化及其給我們大家帶來的無可比擬的好處,同時我們也不能鬆懈對無孔不入的“細菌”的警惕性和由此所應采取能夠找到最有效的“消除”方式的一切努力;而千萬不能因噎廢食!最後,我想用作者的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告誡作為本文的結語,和讀者一起共勉:

“全球化是一種現代人類無法抗拒的客觀現象,任何全球化背景下我們追求幸福而所需承擔的冒險,必定會反映出不完美的模糊”;“我們帶著希望——而不是失望,也不是不加批評的樂觀,來麵對我們全球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