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今天金融全球化的環境中,任何國家的金融機構要想站穩腳跟,都在呈現出做大規模的戰略。對此,針對業務範圍廣闊的金融壟斷巨頭,沒有一個覆蓋全方位的綜合性跨區域的金融監管體係是不可能發現風險、抑製風險、尤其是規避像這場金融大海嘯那樣規模的係統性風險。所以,中國方麵要積極加入最近推進的信息共享、危機處理優先的國際監管業務合作協議、和推選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國際監管指導委員會等國際監管體係的建設工作。
第二,如果監管模式采取各管各的方式的話,國際投機資本會利用金融全球化的大環境進行監管製度上的尋租、套利,最後導致危機無法防範,或者各國為吸引外資不得不放鬆監管模式,從而導致係統性風險積累的越來越大,最後殃及全球。目前美國和歐洲在這方麵的對立程度非常明顯。美國有強大的勢力在抵禦監管,認為過度看重監管可能會削弱美國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的創新能力和獲利優勢。所以,中國今天在推進我們監管體係建設的同時,也要注意我們的適度性,否則,事倍功半,甚至效果適得其反。為此,應該在國際舞台上尋求統一的標準,至少針對發達國家,而對自己也得構築起抵禦製度套利目的進場的熱錢的防火牆,並在發達國家麵前闡述發展中國家正當防衛的立場。
第三,很多分散在各監管部門的有用信息無法傳遞到公共的平台上,等到問題嚴重的時候,已經防不勝防了。尤其是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投機行為,如果不能全方位的把握它的行蹤,就很可能會錯失良機,造成漫天的大火。中國也應該關注這一正在構建中的國際平台,並要對它的運行機製和管理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參與。
第四,一個統一的監管體係便於明確部門責任,不會因為自己的過錯,而乘外人不知情的特點,把錯誤歸咎於別人。隨著對美國次貸危機問題研究的深入,我們開始漸漸發現,不僅美國金融機構存在道德風險,而且就連美國政府為了挽救IT泡沫經濟崩潰給美國經濟造成的負麵影響也利用自己國際貨幣的主導權優勢慫恿泡沫經濟的惡性發展,演出了事後讓全球分擔美國利益損失的道德風險的鬧劇。所以,中國為了捍衛自己美元資產的財富價值,就應該主動參與歐洲倡導的國際金融監管體係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