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4章 文辭欺人(1 / 1)

不管什麼工作,隻要寫作班子把總結報告編寫得出神入化,領導看了首肯,這項工作就算安全到達陝北了。此種文風之壞,無疑是新生代黨八股,我以為比黨八股還要惡搞。黨八股還隻是文章的僵硬、不活潑,而前者卻無視具體工作,一門心思隻在文句上雕酌,從而益發滋長了弄虛作假的作派。唐朝柳公綽懲治這種風氣,隻有一個字:殺。

公元823年,柳公綽為山南東道節度使,過鄧縣,有二吏,一犯贓,一舞文,眾謂公綽必殺犯贓者。公綽判曰:“贓吏犯法,法在。奸吏亂法,法亡。”竟誅舞文者。

蒲鬆齡很搞笑,他在《聊齋》裏憤憤地說,國家應出台這樣一個法規,凡殺死奸吏的人,不但不應判重罪,反應減刑若幹年,因為天下奸吏無不可殺者。時人對奸吏痛恨如此。我依然無法釋懷一宗強奸案。一男中學生強奸一女中學生,法院卻判該男生無罪,適用的法規是:“(大意)未成年人偶有性行為,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今日說法》)我就想,如果天下未成年人都拿著這條法規上街,我不知道這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王夫之說:“教鼠為虎,欲使天下無欺,而成其無忌憚之心,將何以懲?”教鼠為虎,深刻。

古來以文辭欺人者,首推謝靈運,次則王維。謝靈運身為東晉元勳之後,襲封國公,劉裕篡晉,他不與陶潛為伍,掛冠西去,卻是仕身宋朝。及仕途失意,乃興兵拒捕,作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觀其前後所為,並非有忠義晉室之跡,卻聲稱自己忠義,可謂欺人之甚。

王維的遭遇有點象周作人。初為唐朝“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被迫出任偽職。安祿山一次宴其徒於凝碧池,王維作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王維被捕下獄。因為有這首詩,及弟弟王縉的營救,唐肅宗乃特宥之。後來杜甫稱讚王維,謂之“高人王右丞”,杜甫之意原是讚歎他的詩畫境界,顧炎武卻很是不平,說:“天下有高人而仕賊者乎?”顧氏進而將文辭與國運連接起來,“夫鏡情偽,屏盜言,君子之道,興王之事,莫先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