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批評對影視藝術的鑒賞、創作以及影視藝術的發展都具有不可缺少的推動作用,是提升影視審美、促進影視創作、推動影視理論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影視批評基於媒介批評理論和審美藝術理論的原則和方法,對具體的影視藝術作品、影視創作或影視藝術審美現象給予闡釋與評判。
一、影視批評的類型
就影視藝術批評的內涵來看,從廣義上說,是被用來描述各種關於影視的寫作。按研究對象區分,可以分為電影批評和電視批評;按研究受眾區分,可以分為新聞性影視評論和學術性影視批評;按研究方法區分,可以分成傳統批評和現代批評;按研究內容區分,可以分為技術性影視批評和藝術性影視批評。從狹義上看,所謂影視藝術批評,是以影視作品欣賞為基礎,以影視理論為指導,以各種具體的影視現象,包括影視劇作家、影視劇創作、影視欣賞以及影視理論批評等,作為研究對象的一種創造性文化活動,其中心是對具體影視作品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揭示作品在思想蘊含和藝術技巧方麵的價值。”[1]
影視批評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一)電影批評和電視批評
電影批評是根據電影理論思想原則和審美標準,對電影藝術進行理性分析和科學評價的一種藝術研究活動。通過審視影視藝術作品所體現的真、善、美等內涵,從而確定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電視批評以電視節目欣賞為基礎,以各種具體的電視節目以及同節目相關的電視現象、電視思潮、電視受眾、電視創作者等為對象的研究活動,其主要任務是對電視節目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以及分析知名作品在內容和形式方麵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電視批評對觀眾的觀賞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增強觀眾對電視作品及其相關現象的讀解認識能力及提高觀眾審美趣味,提升審美層次等方麵。
(二)新聞性批評和學術性批評
新聞性批評與學術性批評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受眾對象不同。新聞性批評針對的是一般讀者,它的主要目的在於為報刊和影視作品吸引更多的讀者和觀眾。新聞性批評的內容包括影片信息的傳播、商業賣點的推廣、影院上映的廣告和觀眾觀影的反饋等,這些影評信息間接影響影視作品口碑和票房。學術性批評服務於特定讀者,如媒體專業人員、影視專業的學生和學者專家等。較之新聞性影評,學術性批評寫作更規範,理論更充分,論證更嚴密,方法更科學,用詞更嚴謹,在時間性要求上較新聞性影評更為寬鬆,在篇幅上也常常遠超過流行媒體上的新聞性影評。
(三)技術批評和藝術批評
技術批評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影視作品的製作技術,包括攝影、聲音、光線、造型、道具、剪輯、特效等。研究內容涉及影視技術效果的解讀、分析、評價、建議和新技術的研發、介紹、使用、爭議等。藝術批評主要研究影視作品的文化意識形態,內容涉及政治、國家形態、民族、宗教、哲學、文藝、情感、社會科學、時代背景等,它較少涉及技術層麵,更多的是對影視作品的思想解讀。
二、影視批評理論
關於影視批評的類型和方法,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和劃分,涵蓋了影視批評的各個方麵。影視批評理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社會批評理論模式,包括倫理道德批評、政治批評和社會曆史批評;二是本體批評模式,包括本文分析、作者批評和類型批評;三是文化批評模式,包括影視文化分析、女性主義批評、第三世界和後殖民主義批評等具體模式。[2]
(一)社會批判理論
}h6}1.道德批評
道德批評以評判影片的倫理道德內容為主要目的,以宗教文化、普世倫理道德觀、傳統倫理道德意識等為主要批評標準,探討影視作品的道德倫理和社會意義。
}h6}2.政治批評
影視政治批評模式以較為明確的政治功利為批評目的,以影片的民族和階級內容為批評基礎,采用政治鼓動和宣傳教育的批評方式。影視政治批評首先承擔了意識形態傳播的功能。政治批評除了傳播意識形態,還承擔著監督作用。
}h6}3.社會曆史批評
社會曆史批評模式以影視作品的社會曆史內涵為批評對象,通過對作品外在社會曆史元素和典型人物的解讀,實現影視批評創作。影視作品作為人類社會曆史的活動文本,無法獨立於社會曆史環境而存在。因此,從社會曆史的角度批評影視作品,並以影視社會曆史批評為途徑解讀人類曆史都顯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