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趙秋雁 陳鵬[1]
社會體製改革是一項廣泛深刻的社會變革,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對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近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共同主辦,巨人教育集團協辦的第三屆中國社會管理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的主題是“貫徹十八大精神,加快社會體製改革。”與會者圍繞這個主題,在主論壇發表演講,以及在“社會管理體製和機製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和“加快形成現代社會組織體製”三個分論壇廣泛交流。在論壇上還首次發布了《中國社會體製改革報告》藍皮書,這是我國第一本關於社會體製改革的藍皮書,集中反映了近期社會各界對社會體製改革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的研究成果。現將本屆論壇討論的成果綜述如下。
一、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勢在必行,意義重大
與會專家對加快社會體製改革重要性和緊迫性展開了深入討論,一致認為,社會體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是全麵深化體製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一項重大任務。
專家們指出,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社會領域中麵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直麵這些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全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機理。在中國社會現實狀況和社會發展走向問題上積聚共識。有的專家指出,一個較長時期以來,社會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短板和瓶頸,特別是社會體製不適應社會結構、利益結構多層次、多元化發展的新情況、新要求;也有的專家認為,社會體製改革進展與人民群眾的需要仍存在較大差距,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區域發展不平衡,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就業難,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等一係列問題,這些與社會體製不合理直接相關。
與會專家認為,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意義重大。首先,這是加強社會建設、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其中把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不加快社會體製改革,社會建設中的許多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其次,這也是全麵深化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重要內容。社會體製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製度、基本政治製度、基本經濟製度基礎上且與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生態體製等相並列的一項具體製度。隻有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才能全麵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係。最後,這還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必由之路。當前,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民的社會職責不清,社會治理體係、規製、機製不合理,放活、管控、協同的體製性功能難以有效發揮作用,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不斷創新社會管理的理念、主體、內容、體製、機製、製度、環節、方式、手段。
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總體目標和基本任務
與會專家認為,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的總體目標,從根本上說,就是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黨的十八大對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作出了重大決策和部署,第一次把社會管理體製、基本公共服務體係、現代社會組織體製和社會管理機製等一係列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範疇,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的基本任務和重點方麵,是對我國社會體製改革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成果的新升華、新發展。
專家們認為,十八大提出的“四個加快”,即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係,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製,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製,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製,是深化社會體製改革的基本任務和基本要求。它們之間既密切聯係,又各有側重。社會管理體製側重於明確各類社會主體作用,保持社會關係協調、富有活力、有序運行,建立政府管理與社會自治、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管理體製,形成社會體製運行的基本製度框架,這是加快社會體製改革的根本任務;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側重於滿足公眾基本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加快社會體製改革的重要內容;現代社會組織體製側重於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多元社會治理結構,這是加快社會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社會管理機製側重於社會全過程重要環節的調節、治理,構建一個完整的社會管理機製鏈條,這是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科學思維和製度安排,是加快社會體製改革的基本要求。這些方麵,共同構成新型社會體製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