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其他疾病(1 / 3)

◎其他疾病主要包括:過敏體質、中耳炎、耳鳴、近視。其中過敏體質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為“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為“過敏體質”。“過敏體質”的人呈現出來的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也是不一樣的,如有的是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是濕疹、蕁麻疹,有的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藥物性皮炎。但是偶爾對某種已知因素發生高反應性,不能稱作“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又稱特稟體質。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是複雜而多樣的,但由於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身體的天然屏障,可以防止病原體入侵,它可以分泌一種“溶解酵素”,殺死入侵的細菌!皮膚上的汗腺對體溫起著調節作用,使之維持在37度左右;皮膚對冷、熱、痛、壓等刺激能夠敏感地覺察!它上麵分布著200~400萬個痛覺點,50萬個觸覺點,3萬個熱覺點!皮膚出現的問題是由內因外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也就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人們經常用春暖花開來形容春天,但有些人卻特別害怕春天的到來,因為春天的花粉,會使他們過敏,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煩惱。特稟體質的人,就有這樣的煩惱。春天花粉一飄,這類人就不停地打噴嚏,流眼淚。

過敏體質的人,從小就有一個先天性的原因,當然也有後天原因,所以現在有的人,一打噴嚏到醫生那兒一化驗,魚過敏、蝦過敏、桃過敏、小麥過敏、蕎麥麵過敏,什麼也不能吃。

有些東西如果不從體質角度考慮,就隻是防過敏,其實有些過敏是防不了的,有人蟎蟲過敏,是不是把這個屋子裏的蟎蟲清理之後他才能進去呢?這不現實。很多過敏源是切不斷的。大千世界過敏源太多,防不勝防。

常見的過敏原有以下幾種:

(1)吸入式過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2)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動物脂肪、異體蛋白、酒精、毒品、抗生素、消炎藥、香油、香精、蔥、薑、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3)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輻射、化妝品、洗發水、洗潔精、染發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表、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4)注射式過敏原:如青黴素、鏈黴素、異種血清等。

(5)自身組織抗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掌紋特征】

(1)手上出現9線提示過敏體質。

(2)肝區出現9線說明是由於肝髒功能減弱導致的過敏體質。

◎肝區即1線中部出現9線

1 過敏體質的飲食療法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以瘙癢、易於滲出、皮疹呈多形性(如紅斑、丘疹、水疤、糜爛、滲出及結痂等)、易複發為主要特點,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患者除了產生皮疹及瘙癢外,還會伴有脾胃症狀,如大便稀軟、腹脹、水腫、四肢沉重等體內水濕過多的症狀。

營養方案:

注意調整飲食,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食物。

忌吃食物有:

(1)冰冷食物,如飲料、西瓜、哈密瓜、生菜沙拉、椰子汁、奇異果等都盡量不要吃;

(2)腥味食物,如魚、海鮮、貝殼類、肥膩肉類也避免食用;

(3)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等都不宜食用亡;

(4)香菇、芒果、竹筍、鴨肉等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也忌食;

(5)十全大補湯、羊肉爐等補藥,都不適用。

2 過敏體質的日常護理

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少食蕎麥(含致敏物質蕎麥熒光素)、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酒、辣椒、濃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室內裝修後不宜立即搬進居住。春季減少室外活動時間,可防止對花粉過敏。不宜養寵物,起居應有規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避免情緒緊張。

中耳炎、耳鳴

◎常見的中耳炎有分泌性、粘連性和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就是中耳發炎,是一種常見病。中耳炎常發生於8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也有發生,它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並發症。常見的中耳炎有分泌性、粘連性和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耳鳴的誘病因素有:

(1)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竇炎、扁桃體炎及增殖體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於進入咽鼓管內,而且病變妨礙了咽口引流所致。

(2)急性期延誤治療和用藥不當等因素難逃其咎。

(3)繼發於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壞死症侵及鼓竇乳突,尤其是繼發於耐久性較大的變形杆菌和綠膿杆菌感染,治療起來非常困難。

(4)乳突發育不良導致病變所致。

(5)上鼓室發生膽脂瘤、聽骨壞死或鼓室外側壁破壞。

(6)患有過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變態反應性水腫、滲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7)慢性周身疾病如貧血、糖尿病、肺結核和腎炎等,機體抵抗力減弱也極易引起中耳炎。

(8)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

(9)遊泳時如果將水咽入口中,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也可能引發中耳炎。

(10)如果嬰幼兒仰臥位吃奶。

(11)吸香煙包括吸二手煙,也會引起中耳炎。

(12)長時間用耳機聽搖滾類的大分貝的音樂。

【常見症狀】

(1)分泌性中耳炎:表現為胸悶、聽力減退,可伴耳鳴,以及吞咽時耳內有“喀喀”聲或“砰砰”聲。並有自聲增強現象(即別人講話聽不見,而自己講話覺聲音很大),有時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改善。

(2)粘連性中耳炎:表現為聽力減退、耳鳴,但眩暈很少見。耳鳴鼓膜正常者較少,多呈肥厚、混濁、表麵凹凸不平、光錐消失。動作受限,有時萎縮,有時瘢痕外有鈣化斑,內陷粘連,有時和鼓岬粘在一起好像大穿孔樣。

(3)化膿性中耳炎:除共有的耳流膿、耳聾及穿孔的症狀和體征外,根據其病變性質,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1)單純性病變限於鼓室呈現黏膜充血、水腫或肥厚,故又稱黏膜性。

(2)骨瘍型病變侵及鼓室骨壁或聽小骨,可見骨瘍,常有肉芽組織增生,為持續性耳流膿,有臭味,檢查見鼓膜緊張部大穿孔或邊緣性穿孔,甚者緊張部鼓膜幾乎完全損毀。

(3)膽脂瘤型非真性腫瘤。後天原發性膽脂瘤可無耳內流膿史,繼發性者患耳長期持續流膿,膿量多少不等,膿液有特殊惡臭。鼓膜多在鬆弛部邊緣或緊張部後上邊緣穿孔。經穿孔可見灰白色鱗片狀或腐乳狀物質,有特異臭味。患者聽力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早期為傳導性耳聾;晚期為混合性耳聾。有時有耳鳴及眩暈感。膽脂瘤會嚴重破壞骨質,導致顱內、外並發症而危及生命。

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常常是耳聾的先兆,因聽覺機能紊亂而引起。由耳部病變引起的常與耳聾或眩暈同時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則可不伴有耳聾或眩暈。

形成耳鳴的原因有下麵幾點:外耳或中耳的聽覺失靈,不能吸收四周圍的聲音,內耳所產生的“副產品”就會變得清晰;內耳受傷,失去了轉化聲音能量的功能,“副產品”的聲量就會變得較強,即使在很嘈雜的環境中都能聽到;來自中耳及內耳之外的鳴聲:某些腎病患者,其聽覺器官附近頭部或頸部的血液的質量因腎病而受到影響,將會使血液供應和流通變得不通暢,從而會產生一些聲音;吸煙會導致血管變窄,血液流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年老者也會因身體衰竭血液質量較差而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靠近耳朵,這些因血液不通暢而產生的聲音,對耳朵來說會被聽得一清二楚,成了耳鳴。

【掌紋特征】

(1)1線的起始端有扁長的島形樣紋,提示患有慢性中耳炎、有中耳炎史或耳鳴。

◎1線的起始端有扁長的島形樣紋

(2)2線末端出現一條短平行線,提示耳鳴。

1 中耳炎、耳鳴的調治方法

【飲食療法】

化膿性中耳炎俗稱“爛耳朵”,中醫學稱其為“膿耳”,是中耳道因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化膿性致病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症性病變,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易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時發生,患者中以兒童更為多見。

預防化膿性中耳炎,人們平日的飲食宜清淡為主,注意補充蛋白質,多吃和新鮮蔬菜,使體內營養均衡,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也要注意補腎健脾,適當吃土豆、紅薯、芝麻、板栗、紅棗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