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夜飯差不多準備好了,但時辰還早。
男人們便忙著挑水,女人們燒水,然後輪流沐浴,幹幹淨淨迎新春。
申時中,祠堂那邊有炮竹響起。
這邊也都在篝火旁晾好了頭發,一個個將頭發綰起,對鏡整裝呢。
韋氏喊道:“他爹,祭祀盆準備好了,快來端去。大樹,別忘了帶上你上回買的炮竹!”
大樹小聲道:“娘之前還嫌我亂花錢,這會子曉得要炮竹了。”
大河笑道:“今年好些人家買了炮竹,看來往後每年都得買咧,除夕放大炮,多熱鬧啊。”
鄭老爹端著祭祀盆,裏麵有一對豬蹄、整隻煮熟的雞和最後一塊小兔肉,另外就是豆腐、米粑和紅薯糖,再加一碗酒。
祭祀盆裏不需有太多東西,六碗菜配酒即可。
大河拿著一束香,大樹將炮竹綁在竹竿上,大山牽著石頭。
女眷們繼續在家忙活年夜飯。
沒過多會兒,飯菜都差不多準備好了。防止菜涼,一碗碗菜都擺在鐵鍋裏,蓋上蓋子。
她們婆媳三人帶著大丫圍在篝火旁扯扯閑篇,候著男丁們回來。
祠堂這邊,當真是人擠人。祠堂過小,就那麼一間,但村裏十三戶人家,每家都有五六個男丁,有的人家足足十四五個男丁。
七八十人哪裏擠得下,有些人隻能站在門口,時不時有人擠進擠出放炮竹。
嘈雜、擁擠、喧嘩、熱鬧。
喜慶。
放炮竹可不是所有人家一起放,而是來一家放一家,讓其他人家聽聽響聲。
大河催道:“大樹,快燃炮竹!”
劈裏啪啦!劈裏啪啦!劈裏啪啦!劈裏啪!
當真如韋氏所說,就響十五下,但也足以讓村民們震撼,因為其他人家都隻買六響的、九響的、十二響的。
水叔眯著眼睛瞧著空中的火星,“重五兄,你家算是揚眉吐氣了,今年咱村數你家收成最豐。”
鄭老爹可不敢過於張揚,“比你家沒多啥,近來家裏又花費不少。”
“俺家年底就進賬一貫,你家三貫多,即便花費多,也還剩兩貫吧。來年再有些收成,好給大樹說親了,你和多菊嫂身上的重擔就能卸了。”
說起大樹的親事,鄭老爹心裏就惱,但他的表情穩如泰山。
“重擔哪那麼容易卸,操心了兒輩還得操心孫輩。”
水叔聽了哈哈大笑,“是這麼個理,不過咱村家家戶戶年底多少都有些進賬,這個年過得倒是紅火。”
各家各戶放了炮竹,然後按照輩分依次給祖宗上香、磕頭,這樣一輪下來費時還挺長。緊接著村長還要念新春賀語,再訓導鄭氏子孫。
結束後,鄭老爹再端回祭祀盆,帶著兒孫趕緊回家。
到家後,韋氏再把祭祀盆裏的六碗菜熱一熱。玉娘和花姑則忙著把其他菜擺上桌。
足足十二道菜,有些菜的食材雖一樣,但分為煮和炒兩種做法。
韋氏把煮的蠶豆和栗子端上來時,直接給每個人分幾顆,畢竟分量實在少。
韋氏和鄭老爹說煮的好吃,家裏其他人認為玉娘之前炒的蠶豆和栗子更好吃,估計就是牙好與牙不好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