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忍忍,紅薯肯定沒熟,雞蛋也得等會兒。娘把紅薯幹都拿出來了,還泡著兔肉、豬肉、幹筍、幹蘑菇和幹野菜,今晚咱們可沾著灶王爺的福。”
這一說,大河就更餓了,肚子咕嚕聲愈發響亮,玉娘都被他那肚子給整笑了。
“你呀,我去瞧瞧,看雞蛋好了沒。我隻埋四個雞蛋,本打算咱倆共吃一個,看你餓成這個樣子,估計一整個雞蛋也不夠你塞牙縫的。”
玉娘起身去掏雞蛋,她用麻布包著,再拿起來晃了晃,感覺差不多熟了。
剝了殼後,她發現這個蛋燒得正好,趕緊拿進屋給大河吃。
大河自然要分一半給玉娘,他再餓都不會吃獨食,結果這麼一掰,“蛋黃有點沒熟!”
“這樣才好吃咧,七成熟的蛋黃吃著不幹也不腥,不信你嚐嚐。”
大河咬住蛋黃,再細嚼著,那表情就是“我妻誠不欺我!”
“大河,釜底泡好了!”鄭老爹在外喊。
大河出來洗鍋底,玉娘將雞蛋都掏出來。倆娃見這邊雞蛋好了,他們也趕緊進灶屋掏蛋。
韋氏見勢嘟噥道:“你二嬸已經燒四個雞蛋了,你們倆咋還偷偷燒倆蛋,這是要吃窮老子。”
倆娃掏出蛋就一溜煙跑出去了,生怕挨祖母的打。
直到巳末午初,紅薯和芋頭才熟。一家人一邊吃著燒的紅薯和芋頭,一邊喝著韋氏煮的茶,甚是愜意。
忽然,花姑身子一驚,“娘,咱家還有蠟燭和香麼?要祭灶王爺都得用咧,大河和大樹上回去鎮上好像忘了買!”
花姑此言一出,大家皆是一愣。韋氏趕緊起身去地窖,那裏當真是她的聚寶盆。
韋氏記得去年還留有半截蠟燭,香好像用完了。
她找啊找,翻啊翻,隻翻出小半截蠟燭,香確實用完了,一根都沒有。
大河急了,拍著腦袋說:“本還想今年多給灶王爺上幾柱香咧,我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韋氏催道:“趕緊借去,村長和水叔家應該備著了,如若無餘,去你娥婆婆家問問。”
大河借香去了,午後一家子沒歇息多會兒就開始忙著備飯,祭灶王爺在這裏可是非常隆重且嚴肅的事。
鍋裏煮著肉,韋氏又去地窖拿出酒和祭台。
玉娘尋思著,祭灶王爺應該把祭台擺在灶上吧,可這裏沒有灶,就是火坑上架個釜,祭台往哪兒擺?
隻見韋氏將祭台擺在灶屋北麵的一張桌子上。
玉娘又尋思,小小的祭台,就是一塊方形擺台,至少有六陶碗菜咧,還得擺酒,擺不下吧?
大河借香回來了,借了三家,最後還是從娥婆婆家借來了六根,她家為了給富貴上族譜,又想早些給小兒子成家,提前多備了些香。
申時末,六陶碗菜肉已經做好,酒也倒了一碗,還是杏花鎮的杏花酒。另外,還有一碗紅薯幹和一碗芋頭片,總共九碗。
隻見韋氏將碗底擦洗幹淨,然後碗摞碗的擺上小祭台。
玉娘小聲問大河,“咋不把祭台做大些?”
幸好玉娘極小聲問大河,她也擔心有啥禁忌。
果然,大河小聲解釋,祭灶王爺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