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 26 章(1 / 2)

[]

原來是娥婆婆找她們一起過來的。

一來正式請玉娘給富貴上族譜,娥婆婆手裏還拎著一份禮;二來村裏好些娃兒要改名,族譜上也得改了。

那些叫鄭老三、老二、老五或鄭重七、重九、單六的娃兒加起來有十位,有的是學童,已經自己重新取了名,隻需把族譜上的改掉。

玉娘一細問,其中六人是學童,都自個兒取了名。雖然跟著玉娘上課不足月,他們已學到不少字,也懂其中之意,取的名字都不賴。

還有四個娃兒不足七歲,還沒跟玉娘上課。

至於取名,玉娘不在話下,畢竟自古今那麼多名人,選幾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借用一下即可。

玉娘根據這四個娃兒的麵相和平時接觸所了解的脾性,分別取為鄭子淵、鄭子路、鄭太白、鄭居易。

哎呀,這四個名字取下來,玉娘有種被自己喜歡的古人包圍的感覺,怪有壓力的。

再改又不好意思,就這樣吧。到時候看子淵和子路打架、居易教太白寫詩,那情景想來也挺有意思。

娃兒們有了名字,歡天喜地地跟著他們的娘回去了。

玉娘不肯受娥婆婆帶來的禮,拉扯幾下終是扯不過。還是婆婆韋氏厲害,個小力大,她一上手,娥婆婆就處於弱勢。

娥婆婆實在招架不住,隻好將禮原封帶回。

申時,韋氏和花姑放下手裏的針線開始殺雞,打算煮頓豐盛的晚飯犒勞他們五人。

若放在以前,玉娘哪敢看殺雞。

如今她都敢幫著一起拔雞毛了。

雞身子有幾根彩色的毛,煞是好看。

“大丫、石頭,我給你們做雞毛毽子吧。”

“啥是毽子?”大丫好奇。

“做出來你就知道了,你和石頭肯定喜歡。”

玉娘將洗濕雞毛放在藤椅上晾曬著。

“娘,我能……跟你要四枚銅錢麼,做毽子用。”玉娘有些不好意思,感覺自己好像找名目跟婆婆要錢似的,但她真的隻是想做雞毛鍵子。

這下韋氏才反應過來,玉娘身上一文錢都沒有!

每年除夕,鄭老爹給每個娃兒一文錢壓歲,滿十八歲就沒給。這幾年,隻給過大丫和石頭,不過他們倆趕集時就買吃食了。

這幾年沒給過三個大兒,但每年給花姑十文零用。花姑當年嫁過來那幾日,給過她二十文咧!

玉娘來一個多月了,都忘了給她零用。雖然她買書和筆墨紙硯花了大錢,但她此時身上一個子都沒有。

韋氏洗手進屋,拿出二十四文錢。

“玉娘,按當年給花姑的數一樣,給你二十文零花。你說這四枚銅錢用來做……做啥?”

玉娘沒有推卻,笑盈盈地接過錢,“娘,做雞毛毽子,用來給娃兒們踢著玩的。”

玉娘找來細麻線,還跑灶屋裏起火。

待雞毛晾幹,玉娘用細麻線捆成兩小把,穿進兩枚疊好的銅錢孔裏,再來灶屋火旁,將另一頭燒成大疙瘩。

用手掰一掰,緊得很。兩個雞毛毽子做成了。倆娃一路緊跟著玉娘,眼睛直勾勾地瞧。

玉娘在門前一口氣踢了二十多個,倆娃一看便學會了,趕緊踢了起來。

韋氏和花姑瞧著也覺得有意思,將殺好的雞煮上,也過來踢著玩。

鄭老爹開窯回來,見女眷和孫子孫女玩得開心,他在一旁笑著瞧熱鬧。不必問,他知道這肯定又是玉娘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