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見著一群陌生人拉著十幾車灰炭車過來。
那群人瞧著鄭家村的人,鄭家村的人也瞧著他們。
大眼瞪小眼,然後默默收回目光。
玉娘見村裏人眼裏有擔憂,小聲道:“別擔心,雅正縣大,這些炭肯定賣得完,咱不急,先看人家賣啥價錢再說。”
村長聽說要跟在人家後麵,有些擔心,“咱跟在他們後麵賣,豈不是吃虧,他們賣完了咱還沒賣咋辦?”
“如今縣裏的百姓可精著呢,不會一問價就買,肯定會貨比三家,咱隻要價錢不比人家高,燒的炭也不比人家的差,肯定有人買。”
大家覺得玉娘此話有幾分道理,就拉著車跟在人家的隊伍後麵,不過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前麵的隊伍見鄭家村的人沒有緊跟,而是拉了較遠的距離也放心了。
不過,帶隊的男子頗不屑地說道:“咱還照去年的價,十斤四文錢,開始吆喝吧。”
“灰炭嘍,上好的灰炭,不起煙還經燒,兩根炭夠燒一整日咧!”
吆喝聲足夠大,鄭家村的人可都聽見了。
大河眉頭微皺,“兩根炭夠燒一整日?他們的炭那麼好?”
玉娘笑道:“瞧你愣的,人家那是吹噓,這樣好吸引顧客。”
“這也吹得太過了,頂多燒半日。”大河見很多百姓圍上去問價,好似明白了。
那位帶隊的嚷道:“還是去年的價,十斤四文,一擔起賣!”
“一擔還是一百斤吧,少買點行不?”
“那還得拆繩分擔,麻煩。”
問過後有些人家開始買了,賣家忙著打秤。
但大多數人家並沒有急著買,而是跑到後麵來問鄭家村拉車的長隊。
“喲,還有一位小娘子咧,你們這炭賣啥價?”一位老婆婆問。
玉娘笑眯眯地扶著老婆婆,“大娘,您瞧咱鄭家村新燒的灰炭,輕便經燒,價錢還便宜,十斤隻需三文半。”
“三文半?”老婆婆有些算不過來,平日裏可沒見過半文錢。
連鄭老爹和村長這些人都一臉懵,剛才商量著是四文或三文,三文半可咋算?
大河經玉娘平時的調教似乎明白了一些,“大娘,您別擔心沒有半文錢,若是買二十斤,那就是兩個三文半,總共七文錢。”
“二十斤也能買?”老婆婆聽了很是歡喜,“前麵那家一擔起賣咧!”
大河隻是舉個例子,沒想到老婆婆就以為是二十斤起賣,大河覺得這樣賣就太費時了。
他又接話道:“二十斤七文錢,一擔一百斤就是三十五文,比前麵那家便宜五文錢咧。”
“那二十斤到底賣不賣呀?我家就過年那幾日待客要燒些炭,二十斤足矣。”
玉娘用眼神止住大河,朝老婆婆點頭道:“我們鄭家村二十斤起賣,價錢也便宜,現在就給您稱好捆上,二十斤您也提得動。”
“好咧好咧,我就來二十斤,給我稱吧。”
老婆婆說完就掏出七文錢。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瞧見二十斤都能買,而且又便宜,都說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