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差點嚇哭(1 / 2)

[]

接連幾日,大河晚上要攬住玉娘深輾淺吻,早上還要親親貼貼。

晚上玉娘倒樂意與他卿卿我我黏黏乎乎,但早上可不行,她擔心親太久耽誤起床,她可是身擔重任的。

玉娘捏大河的鼻子,然後趁機起了床。大河可憐巴巴地看著已穿戴好的玉娘,隻好也跟著起床。

兩人互相幫忙綰發,看著清清爽爽的彼此,玉娘忍不住往大河臉頰住親了一下。

大河直接呆立,然後羞赧地笑了。

忽然,他領悟到什麼,原來這些親密的舉動隨時隨地都行,不一定得在床上。

玉娘可不知道他此時有心思領悟到這些,忙著上課去了。

通過幾日的教學,玉娘發現學童們進入了狀態,能活學活用,開始給家人講孟母三遷的故事,五十以內加減法幾乎不會算錯,還學會唱《滄海一聲笑》。

但也有幾個學童逐漸懈怠,覺得讀書太累,不如滿山跑好玩。

為了激勵學童,玉娘製定了每月堂測規則,再根據月測成績把他們分為甲、乙、丙、丁四等生。

學童們誰都不想下個月成為丙等生或丁等生,懈怠的幾位又賣力學起來。

看到了這些學童們的進步,玉娘在想,要是村民們能掙上銅錢,買來紙筆,再買幾本書來看,該多好啊。

想歸想,但眼前狀態玉娘也很滿足。要知道知識學多了,道理懂得多了,人的煩惱或許也跟著增多。

若自己給學童們帶來諸多煩憂,那她心裏也過意不去。

還是把握住那個鬆弛度為好。

來到山上,玉娘見大河和村裏人愁眉苦臉的。

前幾日頭窯閉窯過早,出了生炭。

雖然大河在小洞裏燒兩根,封三日剛剛好,出的是灰炭。

但這種大窯燒炭還是不一樣的,三日開窯,裏麵有一半是生炭。

燒第二窯時閉窯四日,仍有許多生炭!

如今第三孔窯早已挖好,糊上熟泥後閉了五日。

大家現在煩憂的是,這第三孔已有五日了,再不開會不會燒成灰?

若沒燒好,還是生炭,又會浪費好些木材。

玉娘趴在窯口外瞧了瞧,“窯眼呢?”

大河和村民們驚愣,啥是窯眼?

“開始燒時有通火道,封了後留個小窯眼呀,用來看裏麵是否還有濃煙。”

大河趕緊過來小心翼翼地通個極小的窯眼。

透過窯眼一瞧,窯裏麵還是濃煙滾滾!

大河明白了,“估摸還得等個兩三日呢!”

這下村民們不愁了,窯裏麵如何,隻需看是否有濃煙將行。

村民們全圍住玉娘問她如何知道要留窯眼。

玉娘隻能找那個百用不厭的理由。“好像小時候聽……聽我哥說的。”

大家這下也不在意玉娘如何懂得燒窯,反正崇拜加敬畏就對了,娃兒們跟林先生學就對了。

在他們看來,林先生就不是一般人。

巳飯後歇息一會兒,玉娘想來山下洗手,大河陪她一起。

洗了手,大河趁附近沒人,拉住玉娘的手,再往她嘴上狠狠親了一口。

玉娘掐他,“幹嘛,大白日的!”

“早上你也親我來著。”

這……,這家夥學得可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