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類的本能(1 / 2)

[]

辰時末,玉娘布置完作業,便洗洗手拿著戒尺回家。

韋氏做好了巳飯,找回玩耍的倆娃,等著玉娘一起吃飯。

吃過後,婆媳倆便將飯菜裝籃送上山。

到了大山,大家見了玉娘都恭恭敬敬地叫“林先生”,直誇林先生很會教。

玉娘可不敢驕傲,謙虛地說自己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向鄉親們和娃兒們請教。

本來玉娘也想加入挖窯的隊伍,可大河不允,鄉親們更不允,說林先生是教書的,可不是泥腿子。

玉娘隻好作罷,帶著倆娃找山貨。大山上山貨雖少,挖點樹根和少許野菜還是不難的。

玉娘還和嫂子花姑約好,明日妯娌倆去鷹山挖葛根。

既然打算年前去縣裏賣炭,自然也想賣葛根,得多挖些盡早曬幹。

申時回家,玉娘又見很多婦人圍著韋氏。昨日有些人家還不太相信玉娘能教娃兒,今日親眼所見,再不會遲疑,昨日沒送雞和蛋的人家這會子全送齊了。

待大家走後,韋氏見雞籠裏有十幾隻雞,還有兩籃子蛋,心裏又覺得過意不去,感覺收太多了。

韋氏今下午打了一籃子雞草,挖了一大把樹根,放進雞籠後卻遲遲回不過神。

“要不……回點禮?”韋氏想征求玉娘的同意。

“可以呀,雖然他們交的是束脩,但各家日子都不好過,卻舍得將家裏最好的東西送過來,咱家確實該回一些禮,禮尚往來嘛。”

“玉娘說得對,就是禮尚往來這回事。”

婆媳倆商量了幾句,決定每家回十隻蛋;明日再殺兩隻雞,給每家端一碗。

除了自家還有十二戶,玉娘數出一百二十隻雞蛋後,籃子裏隻剩三十隻了。

韋氏卻如釋重負般,“三十隻蛋也夠咱家吃好些日子了。”

待大河回家,玉娘就和他各提著大半籃子雞蛋,一戶一戶地送回禮。

村民們本擔心束脩太少,玉娘瞧不上,沒想到還有回禮!

那些感激的話每戶都能說上一籮筐。

回禮送完,玉娘對每家每戶的情況也基本了解清楚了。

小夫妻倆回到家,早已伸手不見五指。韋氏見他們倆回來,打算熱一下飯菜,恰好大山和大樹也回來了,就全都熱上了。

大山和大樹得知玉娘當先生的事,再吃著香噴噴的蛋,感覺跟做夢似的。

這日子突然就過得紅火起火,大山和大樹一時半會還真緩不過神來。

韋氏知道兒子們辛苦,“大山,你們十幾人在蒼峰山忙活兩日,累壞了吧,拖回多少樹回來?”

大山吃完了蛋,喝著湯說:“十四人拖七棵樹,每棵皆有六七百斤,這一趟拖了三四千斤,夠燒好幾窯了。”

接下來大樹開始繪聲繪色地講他們十四人是如何用拖拉滑推的法子把樹拖回來的。

他們倆手掌上的傷,大家可都看在眼裏。

韋氏心疼地說:“要不還是去蒼峰山挖窯吧,你們這樣拖木頭太累人了。”

大山搖頭,“挖窯燒炭實在費時,整個村的男人都住那裏沒必要,夜裏若有猛獸襲來,無處可躲。”

大樹跟著點頭,“大哥說得是,即便燒好了炭,還是得往村裏挑。娘,這點辛苦沒啥,若是真能燒出灰炭,有鄭循大哥,肯定不愁賣。往後咱村就不缺錢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