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基礎性實驗(6)(1 / 2)

【實驗原理】

水體初級生產量是評價水體富營養化水平的重要指標。“黑白瓶”測氧法是根據水中浮遊植物和其他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水生生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生物化學原理,測定水體初級生產量的方法。將注滿水樣的白瓶和黑瓶懸掛在采水深度處,曝光一定時間後,黑瓶中的浮遊植物由於得不到光照隻能進行呼吸作用,因此黑瓶中的溶解氧就會減少;而白瓶完全曝露在光下,瓶中的浮遊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白瓶中的溶解氧量一般會增加。假定光照條件下與黑暗條件下,生物的呼吸強度相等,可根據黑瓶與白瓶中溶解氧的變化,計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並可間接計算有機物質的生成量。該方法所反映的指標是每平方米垂直水柱的日生產量。

【實驗儀器和材料】

1.儀器和設備

溫度計、照度計、塞氏盤、5L采水瓶、250mL溶解氧瓶、便攜式溶解氧分析儀等。

2.試劑

濃硫酸、硫酸錳溶液、0.01mol·L+1硫代硫酸鈉溶液、堿性碘化鉀溶液、澱粉溶液。

【操作建議】

1.取水樣地選擇和樣地基本狀況調查

取水樣地應選擇水麵麵積適當的水域,一般以2000m?為宜(麵積太小,研究意義不大;麵積太大,少數幾個取水樣點不能反映水域的整體狀況)。然後就取水樣地的基本狀況(平均水深,不同深度水體的溫度、透明度、pH值等)開展調查,做好記錄。

2.采水與掛瓶

根據所測得的水體平均深度,一般從水麵到水底每隔1~2m掛1組瓶。為了測定光合作用指標,可在透明度的一半深度處掛1組瓶。例如透明度在1.00m左右,則應在0.5m處采水,並將瓶掛在相應的水深處。

每組取4個試劑瓶,包括黑瓶(DB瓶)2個、白瓶(LB瓶)2個。每次采水量應足夠充滿各瓶甚至溢出一部分,以保證各瓶中溶解氧與采水瓶中溶解氧一致。每組內各瓶應統一編號,並做特殊標記加以區分,以免混淆。

做好上述處理後,將各組瓶掛在水域中24h。

3.溶解氧的固定與測定

(1)溶解氧的固定:曝光結束,立即取出黑瓶和白瓶,加入1mL硫酸錳溶液和1mL堿性碘化鉀溶液,充分搖勻,靜置3min,後加入1mL濃硫酸,蓋緊瓶蓋,顛倒混合,靜置5min。

(2)溶解氧的測定:取上述樣品50mL置於錐形瓶內,用0.Olmol·L+1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至變成淡黃色時,加入數滴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褪去為止,記錄硫代硫酸鈉的用量V(各瓶中溶解氧的含量=1.6V),然後換算成有機物的量。

4.初級生產量的計算和結果分析

每一層次水體的總初級生產量=白瓶中有機物的量一黑瓶中有機物的量【實驗注意事項】

1.測定工作最好在晴天進行。有條件的可逐月或逐季進行,如全年隻測定一兩次,應在7—8月中旬進行。

2.此方法常常因忽略細菌對氧的消耗,而低估了植物的初級生產量。

3.如光合作用很強時,形成的過飽和氧很多,在瓶中產生大的氧氣泡不能溶於水,因此,在固定溶解氧時,應將瓶略微傾斜,小心打開瓶塞,加入固定液,再蓋上瓶蓋充分搖動,使氧氣充分固定下來。

4.每個樣瓶至少滴定2次,滴定用量誤差不超過0.05mg。

【實驗拓展】

實驗拓展1人工生態係統的穩定性監測

自然生態係統幾乎都屬於開放式生態係統,隻有人工建立的完全封閉的生態係統才屬於封閉式係統,不與外界進行物質的交換,但允許陽光的透入和熱能的散失。本實驗所建立的微型生態係統——生態瓶即屬於封閉式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