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一場大雨,徒弟衝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的院角也泛出綠意,徒弟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這個故事中,徒弟的心態是浮躁的,常常為事物的表麵所左右,而師傅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後的豁然開朗。

其實,能夠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我們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平和沉靜,腳踏實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將“計劃”停留在計劃階段

做任何事情,沒有計劃不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兩種人,一種人是整天忙忙碌碌,一天到晚 “滿頭汗”的做事,他們忙得沒時間洗臉,沒時間把頭發梳理整齊,衣服穿的亂七八糟,吃飯也沒時間,也沒時間倍伴孩子和妻子,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另一種人也是忙碌,但辦事很有章法,有節奏。你能看到他衣著整齊幹淨,有一些時間喝茶,陪孩子玩遊戲,但日子過得很富足。

二者的區別就是在於做事之前有沒有很好地計劃。

做計劃的要點是從現實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包括技能、人脈關係、知識、經驗、資金等。

舉例說:你看到有人新開一家炸雞店,在沒有好好計劃之前,你也急急忙忙上炸雞店,從租房、裝修、請人等,你花了很多錢,但半年後,滿城都是炸雞店,沒辦法隻好關門。忙了多半年,賠了一筆錢。這就是沒有策劃和計劃。

在製訂計劃時要有一套整體方案。在你人生的發展中,也應該像國家發展一樣,製訂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或是三年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把五年的最終大目標製訂出來,然後再把每年的小目標製訂出來,按照你的規劃的大目標和小目標來行動,眼睛始終盯著你的大目標而不要往兩邊看。

凡事要有計劃,這些計劃要寫在紙上,不要隻是在腦子裏想。要從現實出發,利用現有的資源、技能來策劃和計劃每件事。

但是,光有計劃還不夠,如果將“計劃”停留在計劃階段,而不按計劃實施,即使有好的計劃,也跟沒有計劃一樣。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著文指出:“一個人不是因為習慣而是因優柔寡斷以致不能行動,是最糟糕不過了。”因此不要做個隻止於打算的人,你要全心全意去實踐你的主意。全力以赴,你就會看到一切事情都會進行得很好。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窮人,老婆有一天買回來一個雞蛋,窮人說,如果用這個雞蛋孵出一隻雞,雞再生蛋,蛋再生雞;再用一群雞去換一隻羊,大羊生小羊;羊再換牛,大牛生小牛;賣了牛買田蓋房,再娶一個小老婆……聽得入神的老婆勃然大怒,操起雞蛋往地下一摔,窮人的美夢頓時稀爛。

窮人總是從做小生意開始,要把小生意變成大生意,就像把一個雞蛋變成一群牛,中間有太多的因素,太多的環節,如果你沒有把整個過程走完,你就沒有摸到財富的脾氣,你就成不了真正的富人,就算突然發一筆橫財,你也消受不了。

很多人想變成富人,他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不敢真的那麼做。總是有太多顧慮,麵對未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他不去想一萬,總去想萬一,越想越可怕,結果無數的可能性就在這種猶豫和等待中化為烏有。

所以,想賺錢就要認真賺錢,把賺錢當成職業,以專業的精神去做,而不是幾個哥兒們喝醉了酒,隨便說說而已。

這個道理聽起來簡單,但往往被多數人所忽視。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並沒有實施自己的計劃,或者淺嚐輒止。

所以,很多人一生都過得緊巴巴的,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貧困的邊緣上掙紮。

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

很多窮人瞧不起小生意,但很多富人恰恰是做小生意的,隻不過他做的不隻是一個小生意,而是N個小生意的總和。

世界最大的百貨零售商是沃爾瑪,世界最大的快餐店是麥當勞,他們每天的銷售額數以億計,但沃爾瑪每天要賣多少的針頭線腦,麥當勞每天要賣多少個漢堡雞腿,才能堆積出那樣巨大的財富呢?不要以為你隻是喝了一小瓶可樂,你那兩三元的消費,相對於可口可樂的億萬資產來說,確實算不了什麼,但卻是絕不能忽略不計的,巍峨的財富大廈,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兩元三元壘成!

窮人不懂得這些道理。

在窮人眼裏,小生意往往和“賺錢少”掛起鉤來,所以,他們不願意做小生意。但窮人又想賺錢,怎麼辦呢?做大生意。大生意要有好的項目,要投資,最重要的要有智慧。這些,窮人無法全部滿足,所以,做大生意賺大錢隻能停留在窮人的幻想階段。

窮人想掙大錢,恨不得一刀就宰一萬元,可是你有這樣的刀技麼?

所以,窮人要想擺脫貧窮,就不能忽視小錢,不能忽視小生意。

“做事”而非“做事業”

事業和事情,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兩者在時間、空間和性質上,都絕不相同。

做事是暫時和短期的,是就事論事,或是憑興趣,或隻是為賺錢;而事業則是“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係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前者會是一個盆景,後者卻可能造就參天大樹。

比如,有人給你一筆錢,讓你去開一個幹雜店,你做還是不做?

從做事情的角度考慮,開幹雜店用不著風吹日曬雨淋,除了進貨,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可以閑聊,可以看報,可以打打毛線,不可謂不輕鬆。錢呢,也有得賺,一袋醬油進價5毛,賣價1元,七零八碎的一個月下來,衣食至少無憂。你幹嗎不做?

換一個角度想,開了幹雜店,你就開不成百貨店、飲食店、書店、鞋店、時裝店,總之,做一件事的代價就是失去了做別的事的機會。人生幾十年,如果不想在一個10平方米的幹雜店內耗過,你就得想到底哪件事更有前途。從事業的角度,你要考慮的就不是輕鬆,也不是一個月的收入,而是它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到底有多大。

幹雜店不是不可以開,而是看你以怎樣的態度去開。當作一件事情,它就隻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脫手。如果是一項事業,你就會設計它的未來,把每天的每一步都當作一個連續的過程。

作為事業的幹雜店,它的外延是在不斷擴展的,它的性質也在變。如果別的店隻有兩種醬油,而你的店卻有十種,你不僅買一贈一,還送貨上門,免費鑒定,讓人了解什麼是化學醬油,什麼是黃豆醬油,你就為你的店賦予了特色;你口碑越來越好,漸漸有人舍近求遠,穿過整個街區來你的店裏買醬油。你終於舍得拿出2000元錢去注冊商標,你的店就有了品牌,有了無形資產;如果你的規模擴大,你想到增加店麵,或者用連鎖的方式,或者采取特許加盟,你的店又有了概念,有了進一步運作的基礎。

窮人的精力往往就是被無休止的事情耗光的,使他們的眼光永遠不能落到事業身上。一個幹雜店可以做到多大?從理論上說,無限。

任何事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樣去做。是把它當一件事情,還是一項事業來做。世界很大,人生很短,唯有以做事業的心態去開拓人生,才會有最豐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