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強型性格的人也有缺點,因為好強的秉性,他們不甘居人下,不人雲亦雲,而且會傲慢對待他人,在處理關係上容易走極端,多遭人嫉妒,甚至有時很盲目,自以為是。

所以,真正的強者是那些好強而不逞強的人。要做到不逞強,就要有韌性,可上可下、可彎可直、可進可止。

我有位朋友在他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他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他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鬥。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學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經過反複練習,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他知道隻要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隻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因此,隻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這才是真正的強者。

拿得起,放得下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卻難。所謂“放得下”,是指心理狀態,就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時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鬆自如。生活中不順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順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讓它過去,不放在心上。

佛家的智慧告訴我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心地善良、胸襟開闊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長壽之本。貪圖小便宜,終究是要吃大虧的。

一則故事說,德國人從巴黎撤走後,一位農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了一大堆未被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歸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貪婪的商人將農夫所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重負讓他氣喘籲籲、行動緩慢。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的餐具,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商人卻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作罷。這時,天降大雨,饑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濕了,他踉蹌著摔倒在泥濘當中;而農夫卻一身輕鬆地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生活富足起來。

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們人生路上一樣,大千世界,萬種誘惑,什麼都想要,會累死你,該放就放,你會輕鬆快樂一生。

縱觀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狀,難怪乎古人要說“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了。

做一個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頗有分量的光環,也同樣應當“放得下”它,從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作出另一種有意義的選擇。這樣,我們又有什麼惆悵或遺憾的呢?

糊塗的智慧啟示人們要做到事事順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放棄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

敢於“藐視”,抵抗馴良

有的人認為別人是聰明絕頂,自己智慧有限;別人享受榮華富貴是理所當然,自己生活貧困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事實;別人當領導確實有別人的長處,自己隻甘心做個小職員。這其實是懦弱的表現。強者從來不這麼想,他們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問題,敢於藐視一切,“一半是蛇,一半如鴿,這不是魔鬼,而是天才。”

人生在世要學會利用藐視。獲取難得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它們不屑一顧。世間之物,苦苦尋覓不見蹤影,而稍後,你不必費力,它們卻奔湧而來。你追趕它們,它們就逃走,你逃離它們,它們卻追你而來。藐視也是一種最機警的報複手段。有這麼一句智慧的箴言:永遠不要用筆來保衛自己,因為這會給你的敵人以可乘之機並使他們出名,而達不到懲罰他們的目的。卑鄙小人常會狡猾地對抗偉人:他們試圖間接地由此得到他們根本不配的榮耀。如果傑出人物對他們的對手置之不理的話,那些小人恐怕將永遠默默無聞。沒有比藐視更好的報複了;把那些人埋葬在他們愚昧的灰燼中。輕妄之徒妄想經由縱火燒掉世界和曆史的奇跡以成不朽。平息流言飛語的方法之一就是置之不理。指責它們隻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對它們反唇相譏隻會使自己榮譽受損。你應為別人想與你媲美而感到高興,盡管他們的言語能使完美蒙上一層陰影,卻畢竟難以將完美真正掩蓋。

人生在世要不要過於馴良。應該讓毒蛇的狡詐與鴿子的純真調和一下。沒有人比一個善良的人更容易被愚弄。從來不說謊的人很容易相信他人,從來不騙人的人總是信任別人。被別人愚弄並不總是愚蠢的標誌,有時這是好事。有兩種人善於預見危險:一種是自己付出代價而吸取教訓,另一類更聰明的人通過觀察別人而學到許多。你應該能謹慎地預見困難並同樣精明地走出困境。不要因心地太好以至於給別人機會來顯示其心地太壞。

所謂敢於“藐視”和“抵抗馴良”是一種剛毅個性的體現,這兩點是一個人能夠主動決定自我的兩大關鍵點——讓你藐視一切、抵抗溫順。有許多人正是在這兩點上毫無個性,所以總是低人一等。

不 服 輸

強者都有不服輸的心性,這種心性在他人或外在環境因素的刺激下,迸發出想要成功的鬥誌。

據說,美國前總統裏根,在青年時期,曾經是個地痞式的人物,盡管他聰明機靈,也常常仗義行事,但他常跟一些不務正業的人混在一起,不是酗酒尋事,就是打架鬥毆。有一次,他與同夥一起將父親一個好友的汽車偷了出去,在加利佛尼亞外兜了一圈,最後開到紐約去賭錢,結果把父親好友的汽車也輸進去了。他父親知道此事後,非常惱火,對他罵道:“你簡直一無是處!”

“我這麼聰明怎麼會一無是處?”父親的這句話深深刺傷了裏根的自尊心。從此以後,裏根斷絕與那些不務正業的朋友們的來往。為了證明自己,裏根開始努力學習,並很快便擁有了一份自己的不小的產業,直到後來成為美國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裏根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他的努力奮鬥,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態。正是他這種不服輸的心態激勵他去努力奮鬥,最後終於從不幸的環境中找到了成功的秘訣。

每個人都有潛力,這些潛力往往連我們自己也未必清楚,但在遇到外來刺激的激發下,就會展現出來。不服輸的人總是迸發出想要成功的鬥誌。

現實生活中,強者總是善於借著被別人激發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處境,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意誌征服一切

人在陷入困境時,靠什麼去戰勝危機?靠的是決心和毅力。

因礦井塌方而被困井下的礦工,看到井口透過的一絲光,心中便充滿了希望,他們相信下一刻,相信明天,就憑著這樣一股勁兒,硬是熬了過來,盼來了重生。他們是生命的強者,靠著不變的信念把命運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

生活在祥和安寧中的我們,是不是也該擁有這種精神呢?

堅強的人可以征服一切,但首先必須征服自己。

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

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戰勝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觀眾;而不屈服於命運的強者,卻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編導。

強者最善於通過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實的一切表象的鏡子來剖析自己、調整自己、完善自己。

人類所有的力量,隻是意誌加上時間的混合。所謂強者是既有意誌,又能等待時機的人。現實中,人最大的敵人並不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別人輕易不會打敗你,倒是你自己最容易打敗自己。因此才有“勝人者智、勝己者強”的至理名言。

“為了對付自卑和懦弱,我們隻能做一頭剛猛的大雄獅。”這是丘吉爾的座右銘。

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

強者總是反複告訴自己:“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是自己靈魂的領導。”因為我們是自己態度的主宰,所以自然變成命運的主宰。

願不願意積極生活,這其實是個人的選擇。

你是你自己的指揮官,沒有任何人能命令,或以他的意誌驅使你。一切主動權皆操之在你。

那些擁有積極心態的人,是積極主動的,他們不僅有選擇、拒絕的能力,而且能夠擔負自己的責任。塑造自己的未來,發揮人性的光輝潛能,也隻有這種人才能成為愛因斯坦、摩根、洛克菲勒等大成就者。

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的人會不斷改進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慢慢地,會愈來愈喜歡自己,並且逐漸清楚自己的目標,學會安排眼前的生活。一旦進入這樣的境界,便能獲得無限的平靜與成就感。

跨過這些階段後,所處的環境和人際關係將呈現另一番風貌——這是因為關注這些事的心態已經不同。從此之後,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和其他人的交往上,由於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也不再期待他人的恩賜,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將更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