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S6]孤獨要不得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

他高談闊論,周圍人的意見聽不進去,還認為“世上沒有人了解我”,以此來自我安慰;一到時間馬上停止工作,晚上的交際完全等於零。對同單位的人,工作之外的話也不說,像石頭、銅像似的很難接近,給人冷漠感;假如有人用命令的口吻向他說話,他馬上把臉轉向一邊,心裏就不高興了,“我不這樣想”、“這種事情還不能斷定呢!”

如果你或你周圍的人中有上述表現,那就有性格孤獨的嫌疑了。

性格孤獨的人不善於交際,喜歡獨處;對事業任勞任怨,喜歡鑽研。但這種性格也有缺陷,那就是外人永遠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好像活在另一個時空裏,而且做事容易走向極端,脾氣多怪異,有時甚至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我們對於王國維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有名的學者,對曆代詩詞有著非常精深的研究,他所寫的《人間詞話》是詩詞研究方麵的一部巨作,同時他本人就是一個詩人,寫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詩詞。1927年農曆五月初三,他在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自沉而死,留給了後人難以解開的謎。

對於他的自殺,郭沫若曾說:“王的自殺,無疑是學術界的一個損失。”王國維的死亡有著許多複雜的原因,但他自身孤獨的性格應該是最主要的根源。王國維個性孤僻、極端,他忠於滿清帝國,曾任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溥儀的退位,大清的崩潰,使他萬分傷感,而他找不到可以給自己以解釋的理由,最終走上了自殺的道路。當時正值社會的變革時期,又處在新舊文化的交替點上,其個人的氣質又極為特殊,所遭遇的事又極其複雜,而事事他又用自己孤僻、偏激的性格來作出判斷,所以他的結局又是不可避免的。

孤獨帶來寂寞、空虛,但未必都是如此,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孤獨。常人由於孤獨,便對生活、人生、前途失掉了信心和追求。而對於有著遠大生活目標的人來說,孤獨感則是事業成功的一種內驅力。例如凡·高作畫,既不為名,也不為利。他之所以要拚著一條性命去畫,僅僅是為了排遣內心深處一種說不清楚的孤獨感。

但是,像凡·高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多數人都經受不了孤獨的折磨,不但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個人的價值觀。那麼,怎樣消除孤獨呢?

(1)敞開自己的心扉,努力交幾個知心朋友。有了知心朋友,彼此間做到心心相印,互相信任,互相理解;高興時一同分享快樂,憂愁時給你安慰和支持。

(2)走出“舉目皆陌人,顧影獨自憐”的小天地,多參加活動,積極主動地接近別人,幫助別人。

(3)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層不變的,做事情要靈活,過分死守原則,行動就不能正常運行,人家會說:“那個人真麻煩”而敬而遠之。

生氣傷身十大危害

中醫學講“七情”——氣、怒、憂、思、悲、恐、驚為人體發病的“內因”, 這七情對人的健康是有很大傷害的,其中尤以生氣為重。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如果僅僅是白了頭,那麼還有染發劑可以應付,問題是發愁生氣還會給人體造成多方麵的損傷,具有令你的皮膚長出色斑等十大危害,這是美國《洛杉磯時報》的一篇相關報道:

(1)生氣令皮膚長出色斑。

美國的醫學人員對5000名臉上長色斑的女性研究顯示,當她們處在情緒的低穀時,任何藥物對色斑的治療都顯得不盡如人意,而當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際關係得到改善時,她們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當人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麵部,這時的血液中氧氣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產生色斑等皮膚問題。

建議:當你遇到不開心的時候,不妨雙腿分開,吸氣,雙手平舉。這個姿勢可以調節身體狀態,讓毒素排出體外。

(2)生氣引起胃潰瘍。

生氣時腦細胞會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髒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同時還會導致人吃不下飯。

建議:此種時候你不妨按摩胃部,緩解不適。

(3)生氣傷心。

生氣時可使冠狀動脈收縮,心跳加快,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紊亂、心衰,嚴重時導致猝死。

建議:當你遇到傷心的事情時候,不妨將事情的結局盡量往好處想,或者找親戚朋友聊聊天,向他們傾訴一下,聽聽局外人的看法。

(4)生氣傷甲狀腺。

生氣時“氣衝牛鬥,怒發衝冠”“吹胡子瞪眼”,久之會使甲狀腺功能失調,發生甲狀腺機能亢進。出現雙手發抖、食量增多、消瘦、出汗多、甲狀腺增大、有雜音、眼球突出等症狀。

建議:要知道,最想發火的時候,也許是最不應該發火的時候;最想和對方翻臉的時候,也許正是你要保持冷靜的時候。盡量控製生氣的衝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當務之急。

(5)生氣加快腦細胞衰老。

生氣會加快腦細胞衰老,減弱大腦功能。生氣時由於大腦過度興奮,而且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毒藥,憤怒時的思維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證。另外,還會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狀,嚴重時腦血管破裂腦溢血或由於腦血管收縮、管腔狹窄、血液黏稠形成腦梗塞,生氣還會促使腦細胞過早衰老而患癡呆病,反應性精神病、癔病等。

建議:此時坐下,因為這樣會大大減少發生衝動的概率。

(6)生氣令心肌缺氧。

每一次的生氣都會引發心跳加快,心髒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麵部,會使供應心髒本身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髒為了足夠的氧供應隻好加倍工作,一通亂蹦,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更容易致命。

建議:此時請你盡量微笑,並回憶一些愉快的事,這樣可以令血液趨於均勻,心髒跳動恢複節律。

(7)生氣傷肝。

生氣時機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從而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

建議:生氣時馬上喝一杯水。水能促進體內的遊離脂肪酸排出,還可以減小它的毒性。

(8)生氣引發甲亢。

生氣令內分泌係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過多。甲狀腺是身體中參與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當你感覺到熱血沸騰的時候就是甲狀腺受到刺激了,久之會引發甲亢。

建議:你不妨放鬆坐下來,閉眼,深深吸氣,頭向前方彎下來,下巴緊緊抵著胸骨,然後慢慢抬起頭,呼氣。

(9)生氣傷肺。

情緒衝動時,每分鍾流經心髒的血液猛增,對氧氣的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驟增。同時由於激素作用於神經係統,使得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地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建議:專注地、深而緩慢地呼吸5次,感受吸進呼出的空氣的溫度變化。這樣的呼吸可以讓肺泡得到休息,充足的氧氣還可以改善大腦的狀態,幫助我們冷靜下來。

(10)生氣損傷免疫係統。

一旦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皮質固醇”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身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會讓免疫係統昏了頭去攻擊身體的正常細胞。

建議:在要生氣時,回憶自己做過的善事可以進入一種身心合一的狀態。

這些症狀及疾病的發生都與人的心態變化有關,當我們為一些生活中瑣碎的事情生氣,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時,要想到生氣帶來的損傷,不僅僅是精神上的,而且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那麼我們就會退一步海闊天空,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態,從而使自己的性格趨向平和,不僅有助於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還維護了我們的身心健康。

心境決定心情

生活是一種心態。佛語中有一句話:“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這話是頗有道理的。由於心態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境遇,在不同的人心中也會造成不同的心境,並產生不同的影響,導致不同的結果。

A先生和B先生都是初出茅廬,涉世尚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便遇到了一係列不適:待遇差,受排擠……

A先生在一次次挫折和不公麵前怨氣衝天,抑鬱成病,最終於事無補,無甚成就,一晃青春不再,悔之晚矣;

B先生則大度為懷,含蓄忍讓,見怪不怪,努力適應環境,加強自身學習,積累經驗,等待時機,逆境反而使他變得更堅強、更成熟,他揚長避短,屢出成就,積小勝為大勝,終於功成名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些非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可以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是隨聽、隨看、隨忘,做到“三緘其口”。這種“小事糊塗”的心境,不僅是處世的一種態度,亦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 如果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那麼煩惱和憂愁便會先於“說法”而來,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經常處於煩惱和憂愁狀態中,不僅會加速人的衰老,而且高血壓、精神病、心髒病等疾病也會不期而至。而良好的心境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活潑,從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就是“保持寧靜、淡泊的心境”的倡導者和受益者。

馬季在繼承民族曲藝的同時,也吸收傳統醫學精髓,並作為他的保健良方,瀟灑地生活著。馬季在“文革”中不知挨過多少批,受過多少訓,他對此總是“平和”以待,絲毫也不申辯。用他的話說:“我要是小心眼兒,這世界上早就沒有馬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