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貴州猴場會議(1 / 2)

根據黨中央黎平會議決定的方針,12月19日,中央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簽發了關於《為建立川黔邊根據地軍事行動的決定》。命令紅一、九軍團編為右縱隊從劍河向黔北遵義方向前進;紅三、五軍團和軍委縱隊編為左縱隊,從台拱向黔北遵義方向前進。命令紅二、紅六軍團和紅四方麵軍積極活動,牽製湘敵和川敵,策應中央紅軍西進。

12月20日,中央紅軍分兩路西進,開始了向具有決定的戰略轉移方向上的轉變。

蔣介石得悉紅一方麵軍進至貴州黎平,就擔心中央紅軍會同湘、鄂、川、黔邊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就急忙命令湘軍劉建緒的部隊沿清水江西進,趕到黔東石阡、印法,沿烏江東岸一帶布防,堵截中央紅軍北上;命令原在鄂、川邊的徐源泉派兵到酉陽、秀山一帶,同劉建緒聯防。蔣介石還特別命令嫡係薛嶽將所屬的8個師編為兩個縱隊,分別由吳奇偉、周渾元任第一、第二縱隊的總指揮,急行軍長驅進占貴陽。

貴州軍閥王家烈懼怕紅軍進入貴陽,就親自趕到馬場坪,調整部署,把主力部隊集中在南嘉堡、新柳、南寨、柳寨、南哨等地。

紅軍右縱隊進入劍河後,紅一軍團第十五師從施洞口北渡清水江,進入鎮遠縣的鼓樓坪。

鎮遠是黔東重鎮,位居湘黔要衝,有“黔東鎖鑰”之稱。黃烈侯聞訊紅軍向鎮遠城進軍時,便派黔軍第四團蔣德銘的一個營趕往鼓樓坪凶戰。蔣德銘部武器裝備精良,認為可抵禦紅軍,誰知,剛一交鋒,就敗退入城。在紅軍的聲威之下,黃烈侯、蔣德銘不敢守城迎戰,當天黃昏便帶領殘部棄城而逃。紅一軍團第十五師遂於12月25日夜間占領鎮遠城。與此同時,右縱隊的另一支部隊在兩河口阻擊敵吳奇偉部的一個師,防止敵軍西上,有力地配合了紅十五師順利地攻占鎮遠。

紅一軍團第二師從施洞口北渡清水江,經平寨、翁穀隴、白溪,擊潰守敵巾領施秉縣城。

紅軍左縱隊也分兩路進軍黃平,於12月28日占領黃平縣城。12月9日,紅軍擊潰黔軍宋華軒團,進入餘慶縣城。

紅軍由廣南寨西北進,即為兩河口與牛皮山,地處桂湘交界,由此下山西通湘之通道,北通綏寧,南通三江。當地薛周兩縱隊及湘軍大部集中於天步、綏寧、靖縣、會同等縣以阻紅軍北上與賀龍、肖克之紅軍會合。桂軍以一部扼於桂湘邊以阻紅軍南下,並以一部尾追紅軍。當時紅軍前鋒已占通道縣,即避實就虛而徑趨貴州之黎平府。

貴州東部與北部之守軍為侯之擔部兩個師。侯之擔本為貴州三首領之一,另兩人是王家烈、猶國才,兵力雖號稱兩師,但槍彈均係其赤水兵工廠所土造,且無新式武器。這樣兵力,如何能當毛澤東、朱德部紅軍。故紅軍分路連占錦屏、柳霽、劍河、台拱,而入鎮遠占領通貴陽之汽車線。侯之擔部可憐連戰連敗,直敗至烏江邊。王家烈部此時在新黃平扼守,但亦被紅軍擊敗,棄城而走。此時紅軍即完全占領鎮遠、施秉、黃平。

紅軍由湖南轉入貴州,此時確繳獲不少。侯之擔部至少一師人被繳械,並連失施秉、黃平、鎮遠三府城,尤其鎮遠為通湘西之商業重鎮,紅軍將各在市所存布匹購買一空。連戰連進,此時紅軍士氣極旺,服裝整潔。部隊中都穿上了新軍裝。在湘南這疲勞狀態,已一掃而空。

貴州居民之貧苦真是遠非我等居住於江浙十裏洋城者所能想象。做莊稼的農民冬穿單衣,且無完整者。每人有一件已補縫千百次的“家常衣”,小孩則隆冬還是一絲不掛。當我等行軍經過時,立於路邊之小孩,正在發抖。而居民唯一禦冬之物,即為“烤火”。也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在這個貧窮的地域中,煤炭卻到處可得。上海賣30元1噸之無煙煤,那裏隻要1吊錢,而且1元大洋要兌20吊。當我等行經劍河縣附近之某村落時,見路邊有一老婦與一童子,身穿單衣,倒於路邊,氣息尚存。詢之,始知為當地農家婦,秋收之後,所收獲之穀米,盡交地租,自己則終日乞食,因今日氣候驟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臥路旁。正詢問間,紅軍領袖毛澤東至,告以老婦所言。當時毛即時從身上脫下毛線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單一條,授於老婦,並命人給以白米一鬥。老婦則連連道謝含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