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的通天塔真的存在過嗎?(1 / 2)

古巴比倫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曾有兩處讓人歎為觀止、心馳神往的景觀:一處是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一處是古巴比倫通天塔。這兩個地方現在都已不複存在,隻能在《聖經》和其他史料中看到隻言片語。因此,人們不禁會產生疑問,古巴比倫通天塔究竟是真的存在過,還是隻是在書中出現的古老傳說。

古巴比倫通天塔也叫巴別塔,在希伯來語中,“巴別”是“變亂”的意思,並非一個含褒義的詞語。也有人將“變亂”一詞解釋為“巴比倫”,稱那座城叫“巴比倫城”,那座塔叫“巴比倫塔”。在古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都是“神之門”的意思。同一個“巴別”一個表示神聖的“神之門”,一個則表示含貶義的“變亂”,這著實有點讓人費解。但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其原因的。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掉了猶太王國,拆毀了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焚毀其神廟,將國王連同近萬名臣民擄掠到古巴比倫,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猶太人在巴比倫多半淪為奴隸,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倫城,直到70多年後被波斯的居魯士大帝所拯救。亡國之恨讓猶太人刻骨銘心,他們雖然不能在行動上做出什麼實質性的反抗,但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表達憤怒。於是,古巴比倫人的“神之門”在猶太人眼裏充滿了罪惡,遭到了詛咒。

而《聖經》中關於巴別塔的傳說大概是這樣的:

上帝用來懲罰世人的大洪水過後,天上出現了第一道彩虹。上帝走過來說:“我把彩虹放在雲彩中,這就作為我與大地立約的記號,水就不再泛濫,不再毀壞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此後,大地上的人都講一樣的語言,用一樣的口音。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便逐漸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巴比倫附近),他們看到了一片平原,便定居了下來。

一天,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知道以後不會再有諾亞時代的洪水將我們淹死,就像淹死我們祖先那樣?”“這有彩虹為證啊。”有人回答道,“當我們看到彩虹,就會想起上帝的諾言,他說永遠不會再用洪水毀滅世界。”“但是沒有理由要把我們的將來以及我們子孫的前途寄托在彩虹上呀。”另一個人爭辯說,“我們應該做點什麼,以免洪水再發生!”於是,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於是他們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大地上。”

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古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欲與天公試比高。

此舉驚動了上帝!

上帝發現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懷疑,便決心懲罰這些忘記約定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夏娃一樣。

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

於是,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改變並攪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分散在各處,而那座塔也半途而廢了。

帶有神話色彩的古巴比倫通天塔最終沒有建成。

但後來備受稱讚的“巴別塔”,按照曆史記載,是真實存在過的。它一般指那波帕拉沙爾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尼布甲尼撒二世之父那波帕拉沙爾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後,開始重建巴別塔,他在銘文中寫道:“巴比倫塔年久失修,因此馬爾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頂要直插雲霄。”馬爾杜克是古巴比倫城的主神,以神的名義修建此塔十分的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