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過去的街景⒃(2 / 3)

春上第一次嚐試使用這樣特殊的視野去“觀察”周邊。然後非常意外地,她看到了幾個讓她莫名在意的身影。

其中有一個外國人的身影,顯得非常紮眼。當然,學園都市的留學生數量眾多,不算太過罕見。讓這個人顯得紮眼的,是這個人的衣著和年齡。

看起來似乎連十歲都不到的紮著雙馬尾的金發女孩,穿著華麗卻和煙火晚會格格不入的暗色洋裝,理所當然似地混在人群中,卻奇怪地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除此之外,她還看到了幾個形跡可疑的人。這幾個人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聽眾,倒是有點像是警備員的安保人員。

還有,在跨河而過的大橋上。那是一位倚靠在科幻風格的摩托型車輛邊上,以遠視設備觀察這裏的黑發少女。

怎麼回事?連同之前看到的那些MAR的車輛,總覺得今天這架勢都像是要發生什麼的樣子。

當然這些全部都隻是單純的感覺,沒有任何證據。實際上也許那個金發小女孩僅僅隻是特立獨行;也許那些安保人員僅僅隻是在防備人數眾多時引發的意外事故;也許那黑發少女也僅僅隻是在指揮風紀委員。總之,可能性太多,真正惡質的反倒是少數。但無論如何,原本隻是娛樂的煙火大會,在春上心中有種悄悄地變了其意義。

不作聲色地以自己所掌握的力量悄悄尋找,然後又很本能地意識到了一些東西。

恐怕,這部分的怪異並非來自於大腦的損傷。

嗯,實感缺失,記憶破碎等等的情況應該的確是大腦損傷的結果。甚至“無視自身”這種情況,應該也確實是大腦損傷引起的自我識別障礙。但“視野”本身,卻不是大腦損傷能夠解釋的。

那是信息(注:日語“情報”,在日語中“信息”和“情報”互通)形態的“毒”,信息媒介本身直接通過自己的能力映射進大腦並被解讀,然後通過聯動感官轉化為類似於視覺的形式。因而就算是閉上眼睛,也能夠看見,甚至從不可思議的角度看見。

因為對她而言,這裏的內容是相反的。並非因為看見而理解,而是因為理解而看見。如果“理解不了”,就“不會看見”。由於自己卻能夠理解,因而親眼目睹了怪異。

那“發作”似的錯覺,或許並不是錯覺。而是哪怕並不處在那種狀態中,身體和頭腦也已然開始產生習慣於那種狀態的適應性。

意識到這點的瞬間,春上眼中的天空變了顏色。

在這晴朗的夜空中,暗淡的烏雲“蒙蔽”了原本的“色彩”。這濃密的“雲層”不能遮蔽分毫月影星光,卻令春上眼中的夜空變得一片陰沉。

信息的“毒素”其實正如粘稠的紫色烏雲覆蓋於頭頂,揮之不去。更深入一步,也許你根本就不是沒有看見,而隻是沒有理解。

信息的“雲”並無實體,然而其根基卻實實在在,那便是每一個人;心智中也並無模型,你其實一直都在看著它,但你的大腦卻拒絕接受。很多時候,是你的理智讓你選擇了“失明”。

過於深入於“信息”,過於解讀“信息”,過於延伸“信息”,過於接受“信息”。這正是信息論之父克勞德·香農曾經最為恐懼的一點,信息的另外一麵。

一如那歌詞所唱的那樣:“有眼睛才會盲”。

這將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美麗新世界”(Brave_New_World)。

卻也偏偏也是春上目前唯一還不曾理解的東西。

_

漸漸地,隨著到達目的地,春上的“視野”也變得越來越狹窄。

恐怕是到極限了。終究也是能力的應用,做不到無時無刻地使用。

“嗯?”

收回視線的春上,意外地在這一過程中看見了一個人的舉動。

混在人群中的某一個人的行為,本來是很難被注意到的。但春上在收回來自於空中的視野的時候,“落下”的視線意外地看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