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內部文件《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被媒體曝光,其中關於住宅建設用地年使用權到期之後的表述,被各界普遍解讀為住宅滿年後將“有償”續期,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後來有國土部官員站出來辟謠說:住宅滿年有償續期推測不負責任。
年,這一竿子支得太遠,遠到修訂草案未置可否的時候我們開始從字裏行間揣摩,我們打小受的都是聽話聽音兒的培訓,竿子沒立好,我們順著影子先上去了。那個意見稿寫得很模糊,人家沒說到底交還是不交,意思是看情況,到時候再說,年還離老遠呢。
很多人不明白,原來土地管理法草案裏的“無償自動續期”為什麼會變,大概官員挺煩這種還沒譜的事就瞎討論,人家也沒征求你意見。我們實在太主動了,聽見點風聲就立刻給態度。因為憑經驗,大聲喧嘩才能被注意到,所以搶答是必要的。
我一個剛買房的哥們兒說:“能不急眼嗎?買個房都快整天吃鹹菜了。最後,等我兒子成老頭的時候,還得給我這房子接著交錢。我買房成造孽了。”房子如今就是奢侈品,為了有個地兒住我們跟愚公移山似的,土筐裏裝著錢,一筐一筐往銀行送,晚一天人家都不幹。好不容易把山給刨沒了,筐剛扔想歇歇,又有消息說,這地方不能總歸你,想子子孫孫待在這兒還得接著刨。合著折騰半天我們就是個廉租戶,交著錢還得幫人家幹苦力。
你想住山洞根本沒有,公園裏是土坡,惟一有山洞的地方還在動物園被獅子老虎什麼的把著。房子是奢侈品同時還是必需品。很多人買房是為了孩子上學,很多城市出台了小學生就近入學的政策,這本來挺好的。可後來真買了房的人發現,哪怕這所重點小學校就在房子旁邊,你上完戶口也未必能被劃在“就近”的片內。而且跟變戲法似的,你孩子今年戶口劃片在這個小學,明年也許就變了。房子還是房子,沒長腿兒,隻是相關部門的規定年年在變,他們的圈畫在哪兒算哪兒,咱隻能猜悶碰運氣。
開始羨慕農村人,起碼家裏還有地,也能選擇去城市打工,人家真正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而身居城市的人,咱沒宅基地,一間小房子成了一生的財富,最可悲的是,還未必最後能真落你手裏。要說這地,咱買房的時候交過錢了,別說自己的房子,外麵的公攤麵積咱也有份啊,什麼錢不是業主自己出的,業主就是一群沒羊毛的羊。開發商走了,物業來了,樓底下掏出的地下車庫,你想進,交錢!保安守著,大鐵杠子攔著。房子蓋得都快捅天上去了,按說這地就得算大家的,車庫應該免費使,可你還是得買車位或者租車位。你想騎自行車,還不給你設計車棚子,不嫌麻煩就自己往樓上扛。
前幾天在我們小區門口有推銷汽車的,我紮人堆裏一看,是房車。裏麵還挺全,廁所廚房臥室都有,跟快捷酒店的客房似的,兩個人折騰著住足夠了。跟房子比起來這車可便宜多了,要住這裏,物業費全省了,不就交個停車費嗎。
很多人對年以後自己的房子沒準兒要“有償”續期表示不滿,我倒沒擔心年以後交多少錢,我是擔心這房子能待年嗎?以前蓋的房子都是鋼筋混凝土磚頭什麼的,現在蓋房子全跟拚圖似的,用的插板兒手法,也不知道能不能防火防震外加盯時候。年幾乎是人的一生了,在一個房子裏待一輩子的幾率其實並不高,住膩味了趁早賣了得了,也別耗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