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 (1)(3 / 3)

正是蘇麻喇姑和張、林兩位太監這樣靈活生動的教育方式,激發了年幼的康熙帝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如饑似渴地讀書,向人求教,希望從書中或年長者口中得到自己所不知道的新鮮事。

這種啟發式的、循循善誘式的幼兒教育方式,在我們現代幼兒教育中也是很受用的。我們現代的寶貝們,稍微受點苦,寶貝自己還沒嚷嚷,做家長的反倒先嚷嚷起來了,覺得孩子又是餓著了、又是曬著了,心疼不已,看看人家一代賢後布木布泰,對幼年玄燁管得那叫一個嚴,能說布木布泰就不疼這個寶貝孫子嗎,可是能因為心疼就放鬆對孩子各方麵的嚴格訓練嗎?正是因為孝莊從小就對玄燁樹立的嚴格標準,所以才成就了日後的千古一帝康熙。

如果您渴望自家的寶貝儀表威儀氣質不凡談吐不俗,那麼就向孝莊取取經吧!

而且我們還發現,小玄燁身邊的人,幾乎都稱得上兒童心理學家了。如果孩子不願學習不願聽話,該思考一下您的教育方式了,是不是徹底攻占了孩子的心理高地。世間事物萬萬千千,總有一樣能調動起他的注意力,觸動他的興趣點。蘇麻喇姑不正是這樣引導小玄燁的嗎?

二、皇子們的學校生活——恐怖的上書房

經過幼兒期乳母或者太監的教育,皇子們到了六歲,就要開始一段全新的日子了——上學。

在康熙年間,皇子們成年之前,是在各自的住處學習。比如乾清宮東側的毓慶宮、文華殿北邊的擷芳殿就是皇子們的居所,也就是他們學習的地方。

1上書房,不成龍則成蟲

到了雍正初年,在非常靠近皇帝寢宮——乾清宮的西北邊,正式設立了上書房,皇子們的讀書聲甚至能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給皇帝監督孩子們的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清代皇帝的百年樹人的教育用心不可謂不良苦。從此之後,清代皇子進上書房讀書就成了固定的製度。

清代皇子皇孫們讀書學習的歲月異常漫長,他們要在上書房中度過他們最為美好的幼年、少年、青年時期的時光,他們學習再好也永遠沒有“結業”、“畢業”之說,可想而知,現代的小孩如果知道這個真相後,估計不會再想著穿越到清代了。雍正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的兒子顒琰,也即後來的嘉慶皇帝,和他的弟弟永磷,他們哥兒倆就在上書房苦讀了二十多年的書。若按現代的學製來算的話,他倆博士都要畢業了。道光皇帝的讀書時間就更長了,足足有三十多年,都可以評得上副教授或者研究員了。

上書房設有上書房師傅和上書房行走,另外還設有總管的師傅,稱總師傅。總師傅一般都是由王公大臣來擔任,可以設一個,也可以設兩個。總師傅有點相當於我們今天意義上的教務總管,他們定期來上書房檢查皇子們的功課,清代阿哥們的學校“教務總管”一般都管得比較嚴,他們每日都要來巡查多次。比如雍正年間的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就當過“教務總管”,他們都是軍機大臣,又出身翰林院,又受當朝皇帝的重視,這種重量級“教務總管”對這些阿哥們還是很有威懾力的。可見當皇帝之前,這些阿哥們的日子也比現代的學生好不到哪裏去。另外,每個皇子還會專門配備自己的一到兩名老師,主要是教授儒家經典。

此外,為了讓皇子們不忘本,上書房還專門設立了滿文老師和蒙文老師,也就是說,上書房的阿哥們也需要學好幾門“外語”

的,他們有自己專門的“外教老師”。雖說入主中原,但還不能忘本,還得把老祖宗的語言給學好,以防回到草原的時候用得著。

由此可見,上書房的布置,是皇帝下了狠心的產物。就是一定要把皇子們培養成比漢人還漢人的知識分子,就好比學理科的,古詩比文科生背得好,搞文字的,計算機程序編得比IT人士好一樣。清代的皇帝爸爸嚴厲,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龍。

第一節皇子們的血淚讀書史 (2)

2上書房如此恐怖清皇室規定,每年皇子們開學的具體時間,都要選擇黃道吉日。皇子們在開學的那一天,皇子要拜見至聖先師孔子,然後向授課的師傅行拜師禮。一方是皇子,另一方是師傅,行禮的具體方式,自然采取一種折中的雙方可以接受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