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明代皇子教育 (3)(2 / 3)

現在我們給孩子的,不能隻是溫室。

有的時候,朱棣下到基層考察,他專門帶領著朱瞻基到田間觀察農作物、農具和耕種的過程,到農民家裏看他們的衣食住行,讓孫子深入基層,了解基層百姓的生存現狀,培養親民、愛民的執政理念。朱棣還特意寫了一篇《務本訓》給他,告訴他農業是國家根本的道理,治理國家必須體恤農民,讓他將來做一位愛民的好皇帝。這些早期的基層經驗,成為朱瞻基一筆莫大的財富。如果我們現代的孩子,分不清麥苗和韭菜,實在也應該考慮一下“上山下鄉”,體悟一下現實生活的艱辛了。

在朱棣的親自把關下,朱瞻基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因為幼年時接受過良好的係統的教育,朱瞻基吟詩作賦、書法繪畫,無一不會。他登基後經常在春秋時節,與諸儒臣登臨萬壽山,泛舟太液池,良辰美景,賦詩唱和。其中,朱瞻基最擅長的是繪畫,他的藝術才能,基本上能入當時專業級的水準,而不是作為帝王的簡簡單單的附庸風雅。比如,他的恩師夏元吉生日的時候,他親手繪製壽星圖作為老師的生日禮物。他的很多作品都手法細膩,頗見功底,《瓜鼠圖軸》等作品還流傳到了今天,收藏在美國麻省劍橋的福格博物館等。在朱瞻基的影響下,他在位的十來年中,整個明代的文化事業發展迅猛。史書上記載:

“當是之時,典籍最盛。”

在武略方麵,朱瞻基也沒給他皇爺爺丟臉。在一次端午節的“東苑射柳”中,朱瞻基矯捷的身姿贏得了滿堂彩。“東苑射柳”簡單地說,就是一場體育比賽,比賽內容為騎射。皇帝想借這種皇家體育賽事,檢驗皇子皇孫們的身手。比賽場地是在皇宮東苑。皇宮東苑有山有水,曾經還做過閱兵點將的校場,後來又是皇家獵場,朱棣年輕的時候就經常來此打獵。

比賽這一天,在聲勢浩蕩的金鼓和呐喊助威聲中,少年朱瞻基飛身上馬,他接過了弓箭,騎馬兜了一個圈子,來到皇爺爺朱棣麵前,拱手說道:“皇爺爺您常教導我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孫兒雖然文不精、武不熟,但是為了博您老人家一笑,今天就獻醜了!”

在場的王公大臣、皇親國戚們都被他伶牙俐齒的稚氣逗笑了,朱棣也被逗樂了。說時遲那時快,朱瞻基雙腿一夾馬肚,縱馬疾馳而去,他在馬上不慌不忙地搭好弓箭,看準垂掛在前方的柳枝嗖地射出一箭,一根柳枝應聲落地,就像我們在電影裏常看到的特寫鏡頭,朱棣他們可看的是現場直播版,心裏能不震撼嗎?緊接著,朱瞻基飛馬過去,讓左腳吊在蹬裏,右腳勾住馬鞍,全身重心向左傾斜,腦袋向下,大有曹植在《白馬篇》中所描寫的白馬英雄的範兒,“仰首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在人們還沒反應過來之時,朱瞻基就已經飛掠而過,拾起射落在地的柳枝,重新直起腰來,飛馬跑回將台前。整個賽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擊鼓聲、掌聲和歡呼聲。

朱瞻基從容不迫地下馬,把剛才“俘獲”的柳枝獻給他皇爺爺朱棣。朱棣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那叫一個樂啊,“嗯,不錯,不愧是我朱棣教出來的孫子!”為了考考朱瞻基,朱棣靈機一動,當眾就給孫子出了個難題,“孫兒,對個對聯吧——萬方玉帛風雲會。”朱瞻基稍一低頭,馬上又揚起頭來,聲音甜脆地對道:“一統河山日月明。”頓時,整個賽場又是爆發出了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叫好聲。

朱棣已經讓朱瞻基體察了民間疾苦,學習了如何處理政務,並且皇太孫的詩畫造詣、騎射水平都已經遠在同輩眾人之上了,似乎隻需讓他在戰場上磨礪,日後即能成為文武兼備的一代聖君。於是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為了讓朱瞻基接受戰場的實地曆練,朱棣命他隨自己親征蒙古。當然,朱棣並沒有讓朱瞻基荒廢學業,而是命隨軍大臣在行軍過程中繼續教授他經史。

這次朱瞻基的隨軍老師是學士胡廣等人。胡廣是建文二年(1400年)的狀元,他學問淵博,曾經奉旨組織編纂了《四書大全》、《周易大全》等,是朱棣非常器重的一位文人。燕王朱棣在南京即位為帝,大肆誅殺建文舊臣之際,胡廣先複名,領先向明成祖宣誓效忠,因此一直受到朱棣的眷寵。他曾和解縉、楊榮等直文淵閣,參與機務,並朝夕服侍朱棣左右,官至首輔,一直都是以朱棣愛臣的麵目出現。此外,胡廣還寫得一手好字,每每要紀功敕石,都是由他來書寫的。明朝文臣得諡號,也是從胡廣才開始的。可以想象,有這樣的隨軍老師,對皇太孫朱瞻基的成長,在傳達朱棣治國精神和政治理念等方麵,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