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傳說中的八賢王——趙元儼宋初,太宗尤其寵愛的第八子趙元儼,從小就特別聰明,太宗非常鍾愛他。他多才多藝,眉目如畫,廣額豐頤,英俊瀟灑,舉止矜重,太宗每逢朝會總把他安排在身邊,讓他侍奉左右。太宗因喜歡他,不想讓元儼早早出宮,一直到元儼二十歲時,才讓他外地封王,加上元儼在眾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宮中都稱元儼為“二十八太保”。
元儼對母親德妃非常孝順,王妃每次生病,元儼都親自端湯送藥,還日夜焚香禱告,甚至愁得吃不下飯。
元儼清淡寡欲,無爭名逐利之心,為人處事小心恭慎,唯花大力氣博覽文史。他性喜藏書,崇尚儒學,自幼便勤奮好學,成為小書迷。他不僅深鑽文史,對書法也不無興趣。他的書法遒麗妍美,結字甚工,頗得二王書法之真諦。他繪畫亦佳,曾親自為太宗畫像,栩栩如血肉之軀,形象生動,逼真傳神。天光日潤之時看上去,立體感很強,頓生一望即觸的感覺。
仁宗皇帝少年即位,由章獻劉太後垂簾聽政,元儼因自己有一定的威望,怕為太後所忌,就特別注意,整天關門謝客,又假裝癲狂,不再上朝議事。劉太後去世後,仁宗親政,對元儼特別尊重。元儼病死,據說仁宗皇帝三臨其喪,對他極為尊崇。
趙元儼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藏書家。對宋朝的安邦治國,科學文化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他團結了一大批文官武吏,如寇準、包拯、範仲淹、楊延昭等。
趙元儼在朝內外、國內外、宗室內外、民間百姓中,德高望重,老幼婦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稱他“八大王”、“八賢王”。在有關宋代的很多曆史劇中,八賢王都在其中扮演了特別重要的角色。
第三節宋代皇子成長逸聞 (1)
一、當之無愧一個“仁”字——宋仁宗趙禎
1幼時學校——資善堂宋真宗
趙恒的兒子趙禎,九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了,是宋朝最早獲得太子之位的皇帝。
趙禎五歲成為壽春郡王後,就開始識字啟蒙。壽春郡王府專有一個學堂,就是他一個人讀書用的。立他為太子前,其父宋真宗詔令將他的壽春郡王學堂改名為資善堂。資善堂最早是真宗做開封府尹時的射堂,當時叫繼照堂。真宗即位後,這裏成為他的故地,後來他將此地賜給了新出生的皇子趙禎。
從此宋朝太子的學堂都叫資善堂,盡管位置各不相同。資善堂設直講、翊善等官,皆由儒臣擔任。到了南宋初年,宰相趙鼎奉命在宮廷內建造書院,即為資善堂。孝宗即位後,又增說書、讚讀等官。資善堂在對宋代皇子的培養方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宋仁宗趙禎可謂是對資善堂感情最深的一個皇子了,他在這裏共度過了十二年的光陰。黃燕生的《宋帝列傳——宋仁宗宋英宗》這本書裏有詳細的介紹。
仁宗對幼年時代的學校——資善堂,始終懷有深刻的記憶。
那一排排高大的書櫥,那一幅幅先祖的繪像,還有那庭院中茂密的林木,經常縈繞在他的腦海裏。在仁宗皇帝僅存的十三首詩中,就有一首是描寫資善堂的。
詩雲:
先皇教善敞東闈,菲德承宗賴慶暉。
為感儲筵驚歲月,因瞻台像駐驂騑。
楹書乍啟欽遺澤,庭樹重攀記舊圍。
疇日學文親政地,仰懷慈訓倍依依。
資善堂位於皇城東部,是東宮的附屬建築。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仁宗年滿六歲,被送到這裏受學。
自從做了皇太子以後,每日便會有大臣前來監督授課,資善堂的氣氛與從前大不一樣了。天禧二年九月五日,可能是太子不習慣大臣們在他上課前的參拜之禮,張世遜等人專門回來向真宗第五章宋朝皇子教育請示,“臣等日詣資善堂參見皇太子,得令升階列拜,然後跪受,望令皇太子坐受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