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宋朝皇子教育 (2)(1 / 3)

當初趙恒的伯父也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看到自己的這位侄子,英俊挺拔,甚是喜歡,就把他留在宮中住著。有一天,趙匡胤帶著他來到朝堂,趙匡胤向皇帝寶座走去,趙恒也跟著朝皇帝寶座走去,趙匡胤還沒坐上龍椅呢,他這個小屁孩倒先坐上去了,把趙匡胤給嚇了一跳,這位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坐的,這娃兒膽子咋這麼大呢,於是就逗他,“天子好當嗎?”趙恒有模有樣地回答道:“天命天命!”趙匡胤更是覺得這孩子乃可塑之材了。

趙恒立為太子之後,他皇帝老爹太宗簡直還要吃兒子的醋了,因為兒子太搶風頭了。

趙恒行完相關的冊封太子的儀式之後,從宗廟裏回來,京城的老百姓們都擠在道路的兩邊觀看,看到太子神情清秀,麵貌俊美,氣宇軒昂,都歡呼雀躍地感慨,“真是少年天子啊!真是少年天子啊!”太宗知道了,吃醋也是可以理解的,還是賢相寇準在一旁疏導,說:“民心擁戴太子,就是擁戴陛下您啊!是您的英明決策才培養出這麼好的兒子!選出這麼好的皇位繼承人!”

太宗也就釋然了。

趙恒被立為太子之後,宋太宗對他的培養更加看重了,派了兩位賢明的大臣李沆、李至去專門教導太子。這兩位老師的來頭可不小,可都是宰相級別的人物。宋太宗告誡趙恒說:

“二臣皆宿儒重德,不可輕待,吾選正人輔於汝,宗基國本,吾無慮矣。”

李沆、李至跟太子相處得十分融洽,他們建議宋太宗為太子建立一座秘閣,這座秘閣就成為當時的國家圖書館,李至兼掌秘閣,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宋太宗經常與手下的官員們來到秘閣看書。

宋太宗多年下工夫研習書法,後來用草書寫了一篇《千字文》,一天他光臨國家圖書館,拿出那篇《千字文》賜給李至館長,並且建議兒子趙恒也練練草書。趙恒回答說:

“臣聞王者事業,功侔日月,一照使隱微盡曉。草書之跡,誠為秘妙,然達者蓋寡。儻臨事或誤,則罪有所歸焉。豈一照之心哉?謹願罷之。”

意思是說,草書確實很漂亮,但是能夠到達這種藝術境地的畢竟隻是少數,尤其是日後若要用草書來批公文的話,想必看得懂的人不是很多,可能會造成公務上的麻煩。太宗聽了太子的一番話,深為太子的遠慮所欣喜,誇讚太子,“日後的英主啊,英主”。

趙恒還有一個有名的老師,楊徽之。他是宋朝優秀的文學家。

宋太宗極好風雅,十分賞識楊徽之的詩才,還向他索要詩稿。朝廷編纂《文苑英華》時,楊徽之被太宗指定為詩歌卷的主編。

趙恒做太子之前,以壽王的身份兼任開封府尹,那時楊徽之便是趙恒的僚屬,任開封府判官。趙恒被立為太子後,宋太宗召見了楊徽之等人,要他們鼎力輔佐太子。作為東宮左庶子,楊徽之在文學方麵輔導過太子趙恒。受老師的影響,太子趙恒也愛寫詩,經常寫一些習作,交給楊徽之。一次出外遊獵,一路上頗有感慨,太子詩興頓發,寫完詩之後,便派人快馬遞送給老師楊徽之。楊徽之給他提出修改意見,或者會鼓勵他。趙恒現在還有一篇著名的作品傳世,就是《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因為宋太宗對趙恒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去培養,為他選最好的老師,建最好的圖書館,趙恒在小時候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在繼位之後,政治上、文化上以及自身的品格上都做得很好。在他統治期間,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