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拔牙術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步驟
拔牙術是口腔頜麵外科的常見手術,對於某些牙病和由於牙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一些疾病,常通過拔除患牙來進行治療。
在給老年人拔牙,考慮拔牙適應證時,不僅要注意患牙的局部病變情況,同時也要考慮到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狀況。在確屬必須拔牙的情況下,應全麵考慮手術時及手術後可能發生局部及全身影響。在每決定保留一個患牙時,也要慎重考慮所引起的疾病和不良後果。總之在拔牙時應根據病情,權衡利弊得失,慎重考慮是否要施行拔牙術,並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拔牙術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思想準備、術前檢查和手術區的消毒處理等,在臨床工作中應當認真、細致、全麵地執行,如在術前必須向患者簡要介紹有關術中及術後的注意事項,此外估計手術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也應事先向患者解釋清楚,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積極配合手術。
如果沒有完善、理想的麻醉,就不能成功地進行牙拔除術,理想的麻醉不但對患者有利,對手術者也十分必要,隻有鎮痛完全才能得到患者的合作,從而術者可以從容不迫地進行手術,因此在拔牙術前,應選擇好適當的麻醉方法。
牙是與牙齦、牙周膜及牙槽骨牢固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在通常拔牙術中,必須將牙與這些組織完全分開,擴大牙槽窩後才能拔出患牙,其基本操作方法是,首先用牙齦分離器沿牙齦緣插入齦溝後至牙頸部,直抵牙槽骨,並緊貼牙頸表麵徹底分離連在牙頸周圍的牙齦組織,然後用牙挺從患牙近中插入牙頸部與牙槽骨之間,挺鬆牙齒,最後,將牙鉗分別沿患牙的唇(頰)及舌(齶)側插入已被完全分離的牙齦間隙內,直抵牙槽突緣,牢固地夾住患牙,通過搖動,扭轉和牽引拔除牙齒。有些老年人牙齒鬆動,可直接用牙鉗拔除,而不必事先用牙挺挺鬆。
在患牙拔除後,首先應檢查牙根是否完整,一般牙根不完整可由於折斷或牙根吸收所致。對於斷折的牙根,一般應完全拔出,以免遺漏而引起後患。
拔牙創口的處理也非常重要,拔牙創口內如有遺落的牙結石、骨片、碎牙片、病理肉芽組織以及粘連在牙齦緣上的牙殘片,均應徹底清除,以免影響拔牙創口的愈合或遭致術後出血、疼痛或感染。經上述處理後,在拔牙創口表麵放置一或兩塊紗布卷,咬緊,可於30min至1h後取出。一般拔牙術後無需用藥,但對手術損傷大、炎症明顯或全身情況差的老人,可酌情給予消炎、止痛藥物。如有病情變化,可隨時複診。
62.如何保護拔牙後的創口
拔牙雖然是一種小手術,但如果不注意保護拔牙後的創口,也會引起感染,出血等造成嚴重後果,那麼如何保護拔牙後的創口呢?
前麵說過,醫生給病人在口內放在拔牙創口上的紗布卷,病人要輕輕地咬住,應於30min至1h後再吐出。咬紗布卷的作用,一方麵可以止血,同時可使創口內的血塊凝結起來,幫助創口早期愈合。
紗布卷吐掉以後,當天不要高聲說笑或用力吐痰、吐口水,不能用舌頭去舔傷口,更不要吮吸創口,以免負壓引起出血,拔牙2小時後方可進食,但不能用患側咀嚼,切忌吃太燙或咀嚼硬的食物,以及煙酒等刺激品。
在拔牙後6小時以內不能漱口,否則可能要破壞創口內的血塊,可能引起再出血,或使創口發炎。如果要漱口,可以在6小時以後用鹽水漱口或洗必太漱口液漱口,但必須輕輕地漱。拔牙後第二天可刷牙,但也應謹慎,勿使牙刷觸及創麵。
拔牙後24h以內,可能在唾液中帶有少量的血水,這是正常的現象,不要害怕,因為恐懼的心理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出血的機會。即使有大量的出血,也不要著慌,立即找一塊消毒的紗布放在出血的創口上咬住,然後再去醫院急診。
拔牙後1~2天內,不宜做劇烈運動,如創口縫合者應根據情況於5~7日拆除縫線。
一般拔牙後無須用藥,但對手術損傷大,炎症明顯,或全身情況差的老年患者,可酌情給予消炎、止痛藥物。
拔牙創口一般在3~6天內均可愈合,如果拔牙創口3天後仍有出血、疼痛者,應隨時複診檢查。
63.拔牙後感染怎麼辦
因為口腔頜麵部血運豐富,抗菌力強,拔牙後感染並不多見。但如不注意無菌操作,疏忽大意,也可引起感染。急性炎症期拔牙,如適應證掌握不當,可能由於病牙根尖部原有的感染擴散引起。術中損傷較大,也可致拔牙後炎症擴散。此外,有些老年人拔牙後精神緊張,愛用舌頭舔傷口,不斷吐口水會影響血塊的凝集,引發感染。另外,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下降亦常為其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