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天到晚坐在辦公室裏,單位離家也很近,本來就是容易變胖的環境,再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小明很快便發福起來。身體長胖了,胃口也變大了,小明原來那點兒零花錢自然也就不夠花了。但是小明跟零食店的老板混熟了,賒賬已不成問題。大家都住得不遠,等賒到一定大數額的時候,他們會找小明老婆直接結清。胃口變大的小明還沒有開始運動,就這麼越來越胖了,年紀輕輕就有了啤酒肚。但小明老婆和小明都沒把這當回事,不就是發福了嗎。
沒想到有一天,單位年度體檢,小明好多指標都不合格。像血脂、血糖都高出正常範圍,體重更是男員工中最重的,按照體重與身高的比例計算,屬於嚴重超重。體檢的醫生給的建議並不複雜,就是控製食量,少吃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堅持每天一小時以上的運動量。
小明的老婆這才著急了,一聽到這個消息就想著給小明製訂嚴格的飲食和運動計劃。可一回到家,小明就像往常一樣歪在沙發上,準備看電視,喝啤酒吃零食。小明的老婆堅決不同意,將他的啤酒和零食都收了起來,要求他多做運動,不準看電視,更不準吃零食。剛開始小明還會乖乖照做,但不出半個月便開始偷工減料了。
比如跑步吧,沒等跑二十分鍾,他就氣喘籲籲,腳都抬不動了,便找地方歇息,歇夠了直接回家。
再比如說不買零食和啤酒吧,他確實不會在家吃零食了,但嘴饞的時候還是會買,並且是在回家之前吃完喝完。老婆減少了給他的零花錢,他就直接賒賬,反正店家都認識。
小明的啤酒肚最終也沒有減下來,小明老婆尋思著,是不是該找個更有能力的朋友來幫小明減肥。小明的減肥經曆和希臘、雅典等深陷歐洲債務危機的國家的經曆極為相似。
就拿希臘來說,它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達到了歐盟所要求的財赤率,有機會成為歐元區的一分子。像小明婚後的原形畢露一樣,希臘自加入歐元區就大不一樣了,它提高了工資,提高了福利與政府支出,縮短工作時間的同時勞動生產率也在下降。並跟德國、法國等國借貸,很快就像小明因發福而引發健康問題一樣,希臘國家的經濟也出現了諸種問題。
怎麼來的歐債危機
希臘加入歐元區後的一係列變化,導致了它的經濟指標開始出現預警,赤字與債務過高,主權信用評級下降。如果按小明醫生建議的那樣,希臘隻要能堅持“減肥”,很有希望恢複正常的經濟秩序。但是,正如小明減肥遇到了難以堅持的問題,希臘在各種調整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也是舉步維艱。比如提案要求延長公民的工作時間,馬上引發了民眾的罷工;為削減財政赤字而降低福利、減少政府支出,又出現政府工作人員的罷工。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罷工,逼得希臘政府無計可施。
為何希臘等國如此容易“肥胖”呢?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國家經濟結構的失衡。較早出現債務危機的國家,正是歐元區中相對落後的國家,對製造業出口與旅遊業嚴重依賴。加入歐元區後,出口優勢受挫,又未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於是就帶來了國際競爭力的下降。比如希臘,2010年它的GDP總量中,服務業占比為52.57%,而工業占比僅有14.62%。從該國的支柱產業來看,出口與旅遊業都主要依靠於外需拉動,所以在遭遇金融危機時容易出現問題。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問題,希臘政府加大對旅遊業及相關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力度,希望可以拉動經濟發展,但是投資規模的增長很快便導致了負債的過度提高。到了2010年年末,希臘政府的債務總量高達GDP的142.8%,財政收入減少而支出增多,希臘政府不堪重負。
如我們上一節所說明的那樣,正因為大家都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以希臘的經濟指標一出現預警,很快就會引起了國際投資的流失、債務與赤字情況的惡化。連帶引發了大量投資者對歐元區其他負債國家信心的下降,使得與希臘有類似狀況的國家也出現了資金鏈中斷、還不上債的問題。
而歐盟麵對這一切的應對手段,除去減記債務,進行係統性調整外,還敦促希臘等國堅持“減肥”計劃,但是它們做的卻不夠堅決。恰如小明老婆監管不力一般,歐盟的監管也不夠強硬,畢竟它才是借債給希臘最多的一方,一旦希臘扛不住了,歐盟將付出最慘痛代價。
所以若要避免歐元區的解體,歐盟最佳選擇便是尋求國際支援,即通過向別人借債來暫時彌補國家資金鏈的缺口,延緩危機的爆發。而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最為突出,又是持有龐大外彙儲備的新興經濟體,自然會被列為了首要的求助對象。
但就如小明減肥的關鍵在於他自身的堅持一樣,希臘等國自身經濟結構與財政失衡的問題一天不解決,外來的援助就隻能是杯水車薪。因為援助並不能提升欠債國家的償還能力,那麼未來違約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這樣看來,隻要歐盟各國的經濟結構和財政失衡問題沒有解決,那麼任何國際援助都有可能變成危機的轉嫁。如果中國成為援助提供者,那麼等到違約發生,歐債危機的苦果就不隻是歐盟自己去嚐了。
第五節 如果人民幣升值,究竟會讓誰開心
關於人民幣為何麵臨升值壓力的問題,我們在前麵的多個章節中都已經涉及。雖然從中國經濟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如今的人民幣並沒有達到一個升值的好時機,但是其彙率製度是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這就使得人民幣即便不主動升值,也會被動升值。
看看2010年到2012年的情況,美元、歐元競相貶值,與之相應的結果就是人民幣相對升值了。
那麼,人民幣變得值錢了,是否就會讓在境外的中國人受惠呢?
同樣在國外,心情大不同
今年高中剛畢業的小明,取得了歐洲一所高校的留學資格。在他開學前,父母剛好拿到了假期,一家人便選定了一個簡單的線路到歐洲旅遊,順便送小明去學校。說是旅遊,其實那線路基本是直接奔著小明的學校方向去的,因此小明都沒有太留意旅途的開銷,而是為馬上要開始的新學期又興奮又著急。興奮是自然的,他為何著急呢?這是因為他家裏並算不上有錢人家,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等之家而已,於是他一直擔心自己留學的費用會給父母造成困擾和負擔。比如這次出國的路上他們都盡量省錢,似乎是害怕留給小明的生活費會不夠用。
不過,等到了學校,要將他未來的生活費兌換成歐元交給他時,小明才發現自己的擔心有些多餘了。要兌換外彙,自然要去銀行,在銀行一看彙率,小明才意識到,如今的歐元已經不是他記憶當中的價格了,要兌換他需要的歐元,可以用比原本預算少將近兩成的錢。這讓他大大舒了一口氣,因為這節約出來的錢就可以讓父母在回程的時候更加寬裕些了,甚至可以多去幾個地方遊玩,而不必像原先打算的那樣來去匆匆。並且按照小明的打算,在學校期間隻要熟悉了環境,就可以去餐館之類的地方打工,做勤工儉學,也會進一步減輕父母經濟上的壓力。
這下小明開心了,父母見小明這麼懂事,自然也格外開心。這一家子都覺得,多虧人民幣比原來值錢了,他們出發前對存款不夠的擔心都可以丟到爪哇國去了。
還有一位年輕的鄔先生,就比較慘了,他是一個服裝外貿公司在美國的中方銷售代表,隨著美元貶值,人民幣在美國是值錢了,可他們的產品銷售卻大大受挫。因為他們的一些客戶都覺得,雖然小鄔公司的產品價格用人民幣計算並沒有變化,但現在用美元計算卻是明顯的漲價了,並且這漲價的幅度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控製成本的需要了,因而他們就傾向於選擇其他更有價格優勢的同等產品。
這讓小鄔吃不下、睡不好,一直在跟國內的生產部門溝通,是不是能降低部分產品的價格,以保住一些重要的訂單。但是國內這段時間通貨膨脹,工廠的運營成本一直在提高,如果還要壓縮出口價格,就沒有多少利潤可言了。而且公司總部一直在向小鄔強調,這段時間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保持住銷售量,幫公司渡過難關,不然就可能會像前一陣子隔壁市那些廠子一樣,因為失去出口市場而倒閉。
這讓身在美國的小鄔更加鬱悶了,要不是因為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了,他的訂單根本不會這麼少,誰知道突然趕上這倒黴的時候了呢!
另外一位仁兄,小W,他是美國人,他本來是期盼著人民幣升值的,因為他同意一些分析者的觀點,認為正是因為人民幣被低估了,所以才造成了美國市場被中國產品占領,於是許多企業沒有利潤,許多人找不到工作。但是當美元真的貶值了,人民幣相對升值的時候,這個小W卻發現似乎他並沒有感受到其中的好處。
比如說市場上的消費品吧,原來大家就是為了便宜才選擇中國產品的,現在隨著人民幣升值,這些產品也就變貴了;而美元貶值的情況下,其他原本就不便宜的同類產品也跟著漲價了。這樣一來,就提高了大家的日常消費成本,讓這個美國小W叫苦不迭。再看看原本說人民幣彙率問題造成了他們盈利問題的那些企業,似乎也沒有好過到哪裏去。因為美元的貶值給他們帶來了經營成本的提高,所以雖然與他們爭奪市場的中國產品漲價了,但是對於改善他們自身的經營問題似乎並沒有太多幫助,因為他們自己的產品也麵臨漲價壓力。
經曆了這段啥都漲價的時期,美國小W深刻體會到,之前有人說人民幣升值會帶來好處,但是這個好處卻沒有給消費者;而給美國企業的好處也非常有限。他原來對於人民幣升值的期待,真可謂是白高興一場。
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們,在麵對人民幣升值時,所懷的心情自然也就不同。這讓我們可以在比較當中看出,人民幣升值了,究竟對誰的好處更多,讓誰的損失更大。
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
簡單來說,人民幣升值,對於中國的影響,就是不利於入境消費與投資,而有利於出國消費;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
在對中國有利的方麵,首先是讓國內消費者在購買進口消費品或進行出國消費時獲得了實惠。就像去歐洲留學的小明與其父母經曆的那樣,發現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能辦的事情更多了,這都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實惠。
其次是減輕進口的成本負擔,比如生產原料與能源的成本。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進口原料與能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國際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相關企業不得不負擔越來越多的成本。如果將小明出國留學的開銷視為一種教育的成本,那麼他的處境也可以與這些行業的企業相類比。之前小明之所以會擔憂、小明的父母之所以會精打細算,都是因為以前的這種教育成本十分昂貴,讓他們不得不為之多加計算。與此類似,如果進口原料與能源的國際價格一直上漲,就會抬高整個基礎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且會讓企業利潤空間縮小。但當人民幣升值時,同樣的錢能夠買到的進口貨物變多了,就降低了這些企業的成本,進而可以增加他們的競爭力。
其他的好處,其實我們在前麵的一些章節中已經談到過,一個就是人民幣升值會促成中國貿易順差的減少,進而可以改善與貿易夥伴的關係;另一個則是有利於促進中國境內的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升級產品檔次。雖說與美國、德國及日本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的貿易順差持續時間還不算很長,占全球出口比重也不算很高,因而與貿易夥伴還不至於出現嚴重的摩擦,但是,無法無視的是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出現,若坐視不理還是會帶來一些問題的。而產業結構調整呢,用上文中外貿銷售小鄔的處境就可以理解:如果他與公司的國內總部談不下價格,與美國的客戶們也無法繼續合作,那公司就不得不考慮通過改變產品來改變競爭力,這就會促成這家企業對產品與技術水平的提升。
在對中國有弊的方麵,是在前麵的章節涉及比較多的,首先是讓中國巨額的外彙儲備麵臨縮水;其次是增加了境外直接投資的成本,影響這方麵的投資,進而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最重要的,會對中國出口企業造成衝擊,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與此同時會影響就業。
就像外貿銷售小鄔所遭遇的那樣,人民幣的升值讓出口貨物的價格相對上漲了,削弱了原本的競爭力。而他所在的服裝行業,在中國現階段就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原本的價格優勢是因為國內的勞動力價格低,但現在人民幣升值加上國內通貨膨脹,讓這一優勢不再明顯。對於小鄔的公司來說,如果國內的總部答應了壓低價格,就等於不惜血本與同行打價格戰,很可能帶來入不敷出的結果。企業遭遇利潤下滑,勢必會縮減人力成本進行裁員,這就將影響擴大到了國內的就業問題上。
但是另一方麵,人民幣升值,對於一直強烈要求實現這一點的美國,也會有明顯影響。
許多人們大概會覺得,既然是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那肯定對美國有好處,至少美國政府欠中國的債務會因為美元的貶值而縮水呀。
但是,美國債務縮水隻是影響之一而已。我們看看美國小W近期的體驗,真的有那麼好嗎?這裏還是需要強調,我們所處的背景是全球化的背景,商品與資本都是可以相對地自由流動與交易的。
在商品方麵,既然美國處處都是中國製造的產品,那麼增加這些產品的成本,其直接受害者就是美國的消費者。而那些不是中國製造的產品呢,在美元貶值的情況下也會隨之漲價,所以也不會從所謂的價格優勢上獲得多少收益。無論如何選擇,在人民幣升值的情境下,美國消費者小W,麵臨的都是消費品價格上漲、生活支出增加的問題。如果繼續看這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的話,那麼生活成本增加的美國消費者,必然不敢像以前一樣消費,這必然會給國內消費市場帶來負麵影響,進而讓美國企業的利潤空間更加狹窄。
在資本方麵呢,與我們前麵有的章節討論過的類似,美元貶值帶來了國際投資者對在美投資的悲觀,使得美國對於投資的吸引力下降,這樣的影響隻會加重美國金融體係的困境,讓美國麵臨債務危機更加嚴重的風險。
這樣看來,麵對人民幣的升值,如果說中國那些出口受到衝擊的行業,要經曆的是國家經濟發展而必經的升級考驗的話,那麼美國的消費者、相關企業乃至美國政府,要經曆的恐怕就是一場代價不小的空歡喜。
第六節 債務贖回誰來幹
贖回,在經濟學上意味著撤回資金。若是從開放式基金撤回資金,那便是投資者向基金管理公司要求退出基金的投資,也就是賣出基金,這稱為基金贖回。若是從債務或債券中撤回資金呢,自然就是債權人向債務人要求退出對債權的投資,也就是賣出債權,這稱為債務贖回。
生活當中如果麵臨債務糾紛,會有很多人同意這樣的做法:如果有人欠債不還,那就直接上法院判他個強製執行還債,最終讓警察幫債主解決追討問題。那如果是在警察管不到的情況之下呢?麵對不肯還債的人,你還能如何完成債務贖回?
曾經的窮人做債主
這回要說的小明,生活在清末民初,一個地地道道的自耕農。他跟他的家人勤勤懇懇,誠實勞動,靠著自己祖上開荒占下來的耕地,攢了不少銀子。不過,那個時候清政府快要倒台了,地方上的勢力此起彼伏。小明的家鄉呢,官府衙門已經失去對地方的控製,新的權力機構尚未建立,地方惡霸開始囂張起來。這個惡霸花錢大手大腳,自己有很多田卻不認真耕,整天想著怎麼過得更舒服、更奢侈。這使他經常在手頭緊的時候四處借貸。而當他找人借錢時,別人都因為害怕他的勢力,不敢不借給他。近幾年財富積累最快的小明,則很快成為了借錢最多的人。因為那些都是辛勤勞動換來的血汗錢,所以小明一直在想辦法讓惡霸還錢。
小明聯絡了跟自己站在同一立場的鄉民,去購買武器,組織武裝力量,想要向惡霸表明:我們也不是手無寸鐵任你欺負的!但是惡霸知道,小明他們隻是虛張聲勢。他心裏就認定了 “反正你們也不是真的想動武”,所以他對小明這些人的武裝力量根本沒放在眼裏。
小明等人也確實不想勞命傷財,就隻好按兵不動。但他們還在繼續聯絡更多的人,不但發展了武裝力量的勢力範圍,還商定了都不再借錢給惡霸。
惡霸隻花錢不生產,沒多久便坐吃山空了,而這個時候,周邊鄉的人也效仿小明,聯合一些人組織起了武裝力量,再也不肯被他嚇唬一下就借錢給他了,這樣一來,惡霸更過不下去了。惡霸走投無路了,終於不再囂張跋扈,而是低聲下氣地來找小明借錢了。小明覺得是機會談條件了,說:“借錢可以,我聽說你有一片良田,你把它抵押給我,我就借你幾百兩銀子周轉(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那片地值幾萬兩)。當然我不強迫你,要不要借隨便你。”
惡霸還不放棄討價還價,說:“我可不可以把家裏空置的客房讓你免費使用?”
小明絲毫不退讓:“我對你的破房子沒興趣,押地的話才有得商量。”
大家覺得這回小明是不是該成功了?也許有人會說,怎麼見得呢?他借出去的錢,對方還沒有還回來呀。這就是不會算賬的說法兒了,你沒看見小明要求抵押的財產是價值連城的良田嗎?隻要惡霸肯抵押,無非隻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這個惡霸回頭手裏有富餘的錢了,就得先還之前欠小明的那些債。因為他既然不肯對這塊地輕易鬆口,就說明這塊良田對他來說很重要。既然他不可能放棄把它贖回來的努力,那麼小明所有的債務不就都可以還回來了?
第二種情況是,這個惡霸沒什麼增加收入的希望了,也不太可能還錢贖回他的田。那這抵押的良田,不就等於直接拱手讓給小明了?而且,這塊田能夠不斷產出新的財富,它帶來的實際價值也可能完全不低於小明借給惡霸的債務總額。這樣不也達到了小明追債的目的嗎?
這樣看來,在一個沒有警察可以依靠的環境下,要想討債成功,就得有天時(惡霸無其他出路了)、地利(小明熟悉環境,並掌握了對方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籌碼)、人和(別的人都不會幫對方),缺一不可。
拿小明的上述經曆對比一下,我們在本章前麵的第三節討論過的中美債務危機,除卻要等美國自己調整好財政收支,實現私人儲蓄增長之外,中國能夠采取的促成債務贖回的措施,也就有了答案。
誰的債務,如何贖回
債權人是與債務人相對的概念,債權人是指預付款項者,他的權利在於可要求他的債務人實施一定行為或不實施一定行為。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國家層麵的外債,被視為一種自然的經濟交易,它使國家間可以進行互惠的跨時套彙,從而有利於經濟運行的效率。經濟學家們認為,舉借外債產生的問題並不比它解決的問題少,因為一旦債務方的償還能力出現問題,就會陷入國際金融體係中資本隨著投資行情自由運動而帶來的混亂。
中美債務現在麵臨的問題就是如此。它們之間的債務主要屬於公共債務,或者說是主權債務。這種債務由各國政府締結,受到政府的擔保。中國會不斷購買美國國債而變成美國最大的債主,雖然可能有部分與上文小明相類似的因素,但主要還是覺得這些債務的擔保者是美國政府,相信美國政府的償還能力。
但是經濟學家們認為,作為債務人的主權政府,本來就會存在償還能力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債務人是一個國家的某一屆政府,其債務償還能力就是該國政府從預算中抽出初級盈餘的能力,也就是它動員財稅資源和控製公共支出的能力。簡單說,一個政府首先要有辦法增加自己的財政收入,其次是有能力減少自己的公共支出,隻要做到了這些,才有可能實現財政的初級盈餘,進而支持其債務的償還。
目前看來,正像上文的惡霸隻花錢不賺錢一樣,美國政府連年擴大的財政赤字告訴我們,它在這方麵的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時候甚至是無能為力。在財政收入方麵,期待它動員財稅資源嗎?可它近年來的重大財稅提案還是給富人減稅的內容。在公共支出方麵,期待它控製公共支出嗎?它雖然在推出縮減支出的計劃,但各種反對之聲從來沒有停止過。於是我們至今也沒見到美國財政赤字的顯著降低。
這樣看來,美國國債作為一種投資選擇本來就存在著先天不足,而中國作為它最大的債權人麵臨債務難以贖回的危險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就如小明一直努力追回自己的債務一樣,中國政府也沒有放棄債務的贖回。
如今中國的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不斷上升,而原本可以幫助美國周轉的日本、歐洲等國現在也已自顧不暇,這個時候,怎麼會再對美國施以援手呢。如上文中的惡霸四處碰壁一般,它實在周轉不靈了,不免又指望著繼續從中國借錢。並且它一貫的邏輯就是,如果你不借錢給我,一旦我破產了,你之前的巨額債務也就無法贖回了。隻要你不想放棄已有的債權收益,你就別無選擇,隻能繼續借錢給我!
麵對美國的慣用方法,2011年8月刊行的一篇措辭嚴厲的新華社文章,就表達了中國官方的態度:“美國必須明白,過去那種可以僅憑‘無度借錢’便從自己製造的爛攤子中脫逃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國際經濟的運行雖然遵循一定規則,也有世貿組織等機構進行各國之間的協調,但是終究沒有警察這樣的強製執行力量,因而,即便中國國力不斷增長,中國官方能夠堅持強硬的態度,也無法保證美國方麵肯聽從中國的主張。
所以,在要求美國還債的問題上,中國不如借鑒一下上文小明的辦法,向美國要求:你周轉不開了,我借你點錢周轉可以,不過要以你在中東和南美的資產作抵押,如何?不要什麼公司的使用權哦,一定要資產的完全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