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業分析。
對作業結構和影響作業時間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研究,改進作業結構,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作業的基本方法有:消除、組合、替代和簡化。
(3)動作分析。
通過作業動作細分為三大類基本動作,排除無用動作,減少了動作,從而提高作業率。
(4)動作經濟性原則。
為減輕作業者疲勞,提高作業效率和經濟效益,有的管理學家總結出動作經濟性原則。如減少不必要動作、降低動作等級;作業姿勢穩定;工作和工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盡量用工藝裝備和腳代替手操作等等。
生產作業控製和其他控製一樣,可分為事前、事中、事後控製。
(1)事前控製主要是控製各作業要素按質、按量、按時投人。
(2)事中控製由現場管理人員進行,主要是確保按作業計劃、作業標準,完全地從事活動及生產。
(3)事後控製是控製管理的最重要環節,主要是將整個作業情況進行核算、分析和處理,並將有關信息反饋到下一輪生產作業中以避免再次發生。
2.現場管理
現場即作業場所,對它的管理是以作業場所為管理範圍的所有管理工作的總稱。公司的決策、指令要通過現場作業去完成。公司的生產能力、生產關係;管理水平、思想作風也會在現場予以體現。總之,公司幾乎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在作業場所進行活動’公司經營者必須注意對現場的管理。
(1)現場管理的主要內容。
1、使決策、計劃與作業人員的意誌行為相統一。現場管理者要將上一級管理者的指令計劃傳達給作業者!在此意義上現場管理者便成為上級管理者與作業者之間連接的橋梁,把上麵下麵的決策變為作業者樂於接受,並積極去幹的思想行為。
2、上一級傳達下來的各項命令指標,由於是由各管理部門各自製定的,經常會有一些矛盾,現場管理者必須將這些矛盾理順,使各項命令指標能協調有序地逐一完成。
3、處理計劃與實際的矛盾。
在作業中會出現一些這樣的問題,如供應突然中斷,檢驗寬嚴到什麼程度才算適度,沒有幹過的工作怎麼幹等等,這些矛盾必須由現場管理人員去處理,這是其他部門的管理者無處下手的,如果沒有現場管理者的協調,如果工作執行中卡了殼,作業人員將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4、指導作業,傳授技巧。
現場是培養人、鍛煉人的場所,現場管理者在作業中對員工應該進行指導,要檢查作業,糾正偏差。
5、收集、整理、分析作業信息,並向上傳遞信息。
現場管理是真正的綜合管理,既管設備、人員、物流、信息流,又管勞動工資、資金、安全、衛生等等,所以,現場管理者應受私營公司的經營管理者高度重視。
(2)現場管理方法很多,以下幾種現場管理方法經常使用。
1、實行標準化、規範化、製度化管理,以提高勞動效率。
2、實行物資、設備的定置管理。
3、實行先培訓、後上崗的人員聘用製。
4、按成績確定工資獎勵、職務晉升和職務調整。
5、關心和尊重每一位員工,肯定他們的每一個進步,把完成任務和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結合起來。
(6)實行定期不定期地巡視現場。
(7)有目的的與人談話交流工作體會。
(8)抓關鍵的工序、設備、人員等,促使效率的提高。
(3)私營公司的經營管理者對現場管理應承擔的責任。
1、製定硬政策,確保各部門專業管理人員為現場服務,而不是給現場添亂,各種製度要以是否有利於生產和加強現場管理為準。
2、確保現場管理人員在現場指揮監督崗位上的時間。
3、確保生產現場的必要人員、設備、工具、燃料動力、技術資料、安全設施配備和供應到位。
4、了解現場和現場管理者的工作和思想情況,進行個別管理。
私營公司的經營管理者應注意到,你是否真正了解公司的生產和作業管理這兩個方麵,因為產品才是真正能使你獲利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