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怎祥做好生產規劃!
作為一位優秀的私營公司經營管理者,生產與市場營銷之間的關係必然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麵,產品的造型、質量保證、適當的價位,以及廣告策劃等有效地促進了產品的競爭實力,使其在市場上占有了相當的份額,並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另一方麵,巨大的商業利益反過來又促進了公司的擴大再生產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使公司更具有生機和活力。隻有在這種良性循環下的公司才能保持蒸蒸日上的勢頭。但是,一些公司總是要在生產產品之後才能談其他的,所以生產是私營公司經營的重要基礎,生產規劃的製定,生產任務的執行,生產成果的檢驗,對於產品的市場銷售量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
鑒於做好切實可行的生產規劃就成了首要任務,有以下幾點應予以注意。
1.為了達到降低成本這一基本目標,生產規劃提出了三個
基本手段
(1)適時適量生產。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產量生產所需要的產品。借此來減少庫存積壓造成的浪費。
(2)彈性配置作業人數。按生產的要求,彈性增減各生產線作業人數,更合理的利用勞動力。以此減少私營公司對員工不必要的工資負擔,盡量杜絕人浮於事的局麵。
(3)確保產品質量。根據質量管理的每一道工序中貫徹高質量與低成本的統一性,使生產線能夠自動檢測不良產品。安裝各種質量檢測設備,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
2.實現生產規劃需要一定的具體手段
(1)生產同步化。
為了實現適時適量生產,首先要致力於生產的同步化。即生產的各工序間不設置倉庫,上一工序的加工完成後,立即轉人下一工序的生產,產品被一件件連續不斷地生產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流水化作業”。
這種流水化作業方法,後工序所需要的產品隻需從前一道工序得來,一層層向前一工序領取原材料,把各個工序連接起來。如此,生產同步化原則就實現了。
(2)生產均衡化。
生產均衡化是實現適量生產的前提條件。所謂生產均衡化,是指總裝配線在向前工序領取部件時,應均衡使用各零部件,混合生產各種產品。為此在製定生產計劃時就必須加以考慮,然後將其體現於產品順序的計劃中。在製造階段,均衡化通過專用設備和製定標準作業來實現。
(3)實現適時適量生產的管理工具一“看板管理”。
所謂的“看板管理”指為了達到準時生產方式控製現場生產流程的工具。準時生產方式中的拉式生產係統可以使信息的流程縮短,並配合定量、固定裝貨容器等方式,而使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流動順暢。
3.怎樣實現生產同步化
JIT生產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盡量使產品在製作過程中的儲存接近於零。因此前工序的加工結束,應該是下一工序生產的開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致上應采取如下幾種方法。
(1)設備布置。
在傳統的生產方式中,一般采用機群式布置方式。即把同一類型的設備布置在一起,以機械廠為例,如按車床組、銑床組、組裝組等分區進行布置。在這種布置方式下,工序與工序間沒有什麼聯絡,各個工序所加工出來的產品容易造成積壓,並且工序間接管理係統複雜化,以致使生產周期延長,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JIT生產係統中,設備不按這種傳統方式布置,而是按照加工產品的工序來布置,使之成為相互銜接的生產線,即生產流水線。采用這種設備布置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工序之間的平穩,否則同樣會出現某些工序生產過剩,而某些工序待料問題。
(2)縮短作業更換時間。
生產同步化的理想狀態是工件在各工序間一件一件生產,一件一件往下一道工序傳遞。這在裝配生產以及機械加工工序上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在鑄造、鍛壓等工序中,就不得不以批量進行生產,這樣一來,作業更換時間就會頻繁發生。因此,在此類工序中,如何縮短作業更換時間就是主要問題—作業更換時間由三部分組成:
1、內部時間一即必須停機才能進行的作業更換時間。
2、外部時間一即不停機也可進行的作業更換時間。
3、調整時間一即作業更換完成後為確保質量所進行的調整、檢查、機械維護保養所需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