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私營公司如何做好銷售與營銷管理(1)(2 / 3)

(2)市場供應產品結構和市場需求結構的差異是企業可以捕捉的商機。

產品的結構包括品種、規格、款式、花色等,有時市場需求總量平穩,但結構不平衡,仍會留下需求“空隙”,企業如果能分析供需結構差異,便可捕捉到商機。如海爾人就善於巧妙地填補供需結構空間的需要“空隙”。

(3)消費者需求層次的差異是企業可以捕捉的商機。消費者的需求層次是不同的,不同層次消費者的總需求中總有尚未滿足的部分。有的收人極高而社會上卻沒有可供消費的高檔商品或服務;有的則消費水平過低而社會上卻忽視了他們需求的極低檔商品,而這些就給企業以可以開拓的市場機會。

2.抓住市場中被人忽視的領域

在市場中往往有一些領域被人忽視,但這些領域也正是私營企業或公司可以利用的空隙。這一策略尤其適合於市場中的中小型私營公司,它們可以充分發揮其靈活多樣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通過合理的經營,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最終達到占領目標市場的目的。

日本東京有家麵積僅有43平方米的小得不能再小的不動產公司。一次,有人向這個公司推銷一塊幾百萬平方米的山間土地,這塊土地其他不動產者誰也不感興趣,因為那塊地人跡罕至,無任何公共設施,不動產價值被認為等於零。然而,在這家公司老板渡邊卻認為,城市現在已是人擠人了,回歸大自然將是不可遏止的潮流。因此,他毫不猶豫拿出全部財產,又大量借債將地買了下來,並將其細分為農園用地和別墅用地;而後大做廣告,其廣告醒目、動人,充分抓住山地青山綠水、白雲果樹特色,適應了都市人向往大自然的心理,結果不到一年,土地就賣出了4/5,淨賺了50億元。渡邊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抓住了別人不屑做的“邊角”生意。

私營公司涉足這一領域可以有效地減少競爭,一旦公司找到一個壁壘分明的市場位置,就可以將自己定位在市場上,並且主宰這一細分市場。

3.學會細分市場

市場細分前麵我們已經談過了,這裏舉一個例子。

我國的知名品牌“娃哈哈”將自己定位於兒童,最早向兒童投供保健品蜂王槳,隨後開發出娃哈哈果奶,娃哈哈CD果奶等一係列針對兒童的食品。一句“娃哈哈一你今天喝了沒有”紅遍大江南北。這家民營企業恰恰抓住中國家長對兒童成長十分重視這一點,開發出適合兒童飲用並含有一定營養的好製品,獲取商業利潤。可以說“娃哈哈”是率先進人這一市場的企業之一,引得許多追隨者也步入這一市場。

4.尋找競爭對手的弱點

研究競爭對手,從中找出其產品的弱點及營銷的薄弱環節,也是企業捕捉商機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國的羅伯梅塑膠用品公司自1980年高特任總裁起,其業績增長了5倍,淨利增長了6倍。羅伯梅公司成功的秘訣之一就在於采取了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取競爭者之長,補競爭者之短”的方式,在競爭對手塔普公司開發出儲存食物的塑膠容器後,羅柏梅公司對其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認為塔普公司的產品,品質雖然高,卻是碗狀,放在冰箱裏會造成許多小空間無法利用。於是,對其加以改進,開發出了性能更好、價格更低,又能節省存放空間的塑膠容器。就這樣,在塔普公司及其他公司還未看清產品問題的時候,羅伯市公司卻已將之轉化為極主要的競爭優勢了。

5.關注市場的潛在需求

曾有人提出是“生產創造了需求”,認為隻要產品生產出來了,就會有消費者購買。實際這就是著名的“薩伊定律”,但是在薩伊那個年代,市場是屬於賣方市場,產品供給小於需求;而到了現在,可是典型的買方市場了,每個廠商都急著把手中的產品銷售出去商品的市場營銷也就應運而生了。

那麼換一種思路,產品生產出來後,消費者自然會購買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恰恰是這種商品適應了潛在需求的結果,即存在了市場的潛在需求,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夠被賣出去。因此,私營公司在尋找商機時千萬莫忘了從市場潛在需求中尋找商機。

在曰本,大多數城市居民都是在擁擠的工廠或商場、辦公樓內工作,在這些不如大自然舒暢新鮮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能多吸幾口新鮮空氣已成為人們潛在的需求,一些有眼光的商人敏銳地捕捉這一發展商機,於是把大自然的新鮮空氣灌到瓶裏,拿到城市去出售。這種幾乎是無本生意的買賣果然十分興隆。後來,這種大自然空氣又被發展用於登山時使用,銷量更是倍增。

陝西戶縣一家鄉鎮企業對市場進行分析之後,尋找到一個隱藏在現有化妝品市場背後的大市場一工業護膚品需求。他們認為,目前大家重視的僅僅是生活護膚品需求,而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有1/3的時間要特別的保護。各種勞動過程和勞動崗位由於勞動條件不同,如高溫、有毒、野外等,對護膚的要求就不同,而且和一般生活護膚品差別很大。所以,他們把這一機會作為企業的目標市場,結果獲得巨大成功。

6.感覺市場的發展趨勢

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變化中。想象一下在八十年代有誰會想到當今中國的消費者會去成群結隊消費蹦極和滑雪。又比如,如今中國已有幾個大城市步人老年化城市,老年人市場將逐步擴大,這也是一種市場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