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私營公司經營管理簡介(3)(2 / 3)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對於私營公司而言,這是一條最基本的義務。

(2)依法納稅。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建立健全財務規章製度,依法如實進行納稅申請,繳納稅款,不得偷稅、抗稅。

(3)接受國家有關機關的監督管理。

(4)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立賬戶,不得違規開立秘密賬戶。

(5)稅後利潤必須留取一定的生產發展基金,且比例不得過低。

(6)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勞動管理的相關規定。

(7)必須履行有關資源、工商行政、價格、計量、金融、質量、衛生、環保等方麵的法定義務。

由私營公司的權利義務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發現,隻要遵紀守法,按經濟規律辦事,私營公司還是大有機會有的放矢的。

1.10私營公司為何要重視管理!

關於管理的思想並不是在近代才產生的,當人類產生組織時,管理也就成為組織運作的內在要求。例如周禮》一書中記載了周公在公元前12至11世紀為周朝製定的一套官僚組織製度,將官員分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以天官職位最高,六官又分為360職。自此之後,曆代朝廷封官定職均有詳細的職官表,層次分明,職責清楚。

在西方,早在十七、十八世紀,亞當·斯密和薩伊就十分重視管理在生產中的作用,而羅伯特·歐文在1800~1828年擔任蘇格蘭新拉那克工廠經理時,致力於改進工廠的條件及職工家庭情況,創立了一種獨特的“無聲監聽器”。他還是人事管理的先驅者,他指責有的企業家寧願對非人的資源進行投資,是目光短淺的做法。在一次演說中他說:“你們的活機器(工人)能容易地加以訓練和指揮,使你們的金錢收人大大增加,用在工人身上的錢可以使你們獲得50%,100%的報酬,而用在機器上的錢隻能得到15%的報酬。”

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羅提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為後人推崇:

(1)勞動方法的標準化原理。

(2)組織勞動作業科學化管理。

(3)按件計酬原理。

(4)管理職能專業化原理。

(5)實行管理控製的例外原理。

其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他在1912年美國國會眾議院特別委員會對其管理體製的聽證會上說:“科學管理不是任何一種效率措施,也不是一串或一批效率措施……實質上包含了任何企業或工業中工作的工人方麵的全麵的心理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產生了與泰羅並駕齊驅的管理理論家法約爾,其學派被稱為過程管理學派,也譯為一般管理學派,其管理理論可概括為以下十四條,供廣大私營公司經營者借鑒。

(1)勞動分工。勞動分工是一條自然規律,不僅適用於技術性工作,管理工作也有職能與權限的分工。實際勞動分工和專業化,可以提高效率。

(2)權力與責任。權力與責任要統一,權責必須對等。隻要有權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責任。一個出色的領導人應敢於承擔責任,不敢負責任會嚴重妨礙發揮主觀能動性。

(3)紀律。紀律是職工對組織的服從和尊重。“為使企業順利發展,紀律是絕對必要的,沒有紀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興旺繁榮。”

(4)統一指揮。一個下屬人員隻應該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這是一項普遍的、永久的準則。

(5)統一領導。對於力求達到同一目標的全部活動,隻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步調一致、保持集中統一的必要條件。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在一個企業裏,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不能置於企業整體利益之上,不能使整體的利益受到損害。

(7)人員的報酬。人員的報酬是其服務價格,報酬是否公平合理,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8)集中。集中的要求是把信息和指揮權集中於組織的領導部門。集中有利於組織的統一協調,分散有利於發揮下屬的自覺性和適應性。問題在於如何使集中與分散適度,並以能提供最高效率為標準。

(9)等級製度(等級鏈)。等級製度就是從最高權力機構直至低層管理人員的領導係統,這條等級鏈也稱權力線,這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傳遞信息的必經之路。但應該把尊重等級路線與保持迅速行動結合起來,必須建立各管理環節的橫向聯係,以直接協商解決問題、縮短時間、提高效率。

(10)秩序。秩序包括物品的秩序和社會秩序。物品必須有一定的位置,堆放整齊,以避免損失,使用方便。建立企業的社會秩序,要求位置適合於人,人也要適合於他的位置,以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