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和接著道:“旭烈兀曾經在巴格達屠殺了八十萬人,還把另外四十萬人賣為奴隸,僅在巴格達一地,就有一百二十萬人喪生,失去家園,流離失所。”
一百二十萬人遭到塗毒,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大了,眾將驚訝得連啊一聲都不可能了。幹掉一百二十萬人,隻能叫殺人魔王,即使殺人魔王恐怕也遠為不如也,眾將乍聞此言,哪能不震驚。
這些事情,鄭靜和哪裏知道,是李雋給他的命令中順帶言及。知曉這些事後,鄭靜和自然明白李雋的意思,是在提醒他這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對手。是啊,一個擁有堅韌性格,冷酷之心,還有很高智慧的傑出軍事家,的確是一個很可怕的對手。
正是從這點考慮,鄭靜和才把旭烈兀的事跡說給眾將知曉,是要他們心裏有一個準備,接著道:“現在,他率領至少三十萬軍隊來到中土,正要渡過黃河,到中原去。我們的任務就是要阻止他過河。”
這可是攤上一件大差事,眾將的熱情再度湧上心頭,齊道:“將軍放心,一定不讓韃子過了黃河。”
鄭靜和掃視了一眼眾將,道:“現在,我給你們分配任務。從現在起,黃河分為幾個部分,你們的任務就是看好自己的部分,做好增援的準備。”
頓了頓,接著道:“我要你們做的事,不是在黃河上巡弋,而是要你們采取行動,進行破壞。黃河上的所有碼頭,渡口,不論大小,實施炮擊,直到變成廢墟,不能再利用為止。要把黃河上的每一條船,都打到河底去。即使這樣,還不算完,還要把那些能夠利用的淺灘,河岸納入監視之中,決不能給旭烈兀這韃子以任何機會。”
鄭靜和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他從旭烈兀的事跡中得出一個結論:旭烈兀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對手,隻要給他機會,哪怕是一點點,他都可能翻盤。要想阻止他渡過黃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黃河上凡是能夠渡河、可能渡河的工具、地點全部摧毀。
“你們要記住一點,一定要巡邏整個黃河,就是黃河的源頭也要到達。”鄭靜和最後問道:“聽明白了沒有?”
眾將齊聲道:“明白了!”
“三弟西去,一別二十載,為兄甚是思念。兒時攜手騎射之情,雖已事隔數十春秋,為兄依然曆曆在目,半夜夢回,如在驅狗逐獵。今驚悉三弟東歸,為兄喜慰無限,本當為三弟灑掃,相迎於道,無奈為兄身在中原,無法早日與三弟相聚,甚憾!。沿途倉稟,三弟可自行取用之,不用擾民。”旭烈兀念著忽必烈寫給他的手書,這手書寫得情真意切,很富親情,讓人感動。
但是,忽必烈的真意卻是要旭烈兀取用倉稟之用具,不用去騷擾老百姓。忽必烈知道旭烈兀的性格,凶殘冷酷,他此番來到中土,難保不騷擾百姓,甚至屠殺老百姓,才以家書似的方式委婉勸解阻,正所謂知弟莫如兄是也。
旭烈兀看完,把忽必烈的書信收入懷中,站起身來,道:“來人。”親兵隊長忙跑了過來,道:“尊敬的可汗,請吩咐。”現在的旭烈兀是伊兒汗,是以親兵隊長才叫他可汗。
“你去傳我的命令,停止前進,所有軍隊集中,聽我訓話。還有,叫將軍們都到我這裏來。”旭烈兀言簡意賅地下達了命令。親兵隊長應一聲,跑走了。
望著親兵隊長的背影,旭烈兀喃喃一句道:“汗兄,你的意思,汗弟明白。可是,這些將士們跟隨我不遠萬裏來到中土,要是不能給他們一些好處,我怎麼號令他們?對不起了,汗兄,汗弟不能照你的旨意去做,隻能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了。”旭烈兀何等樣人,哪會不明白忽必烈這封家書的真正意思。
旭烈兀繼承了成吉思汗的傳統,軍紀嚴明,號令極嚴,沒多久,軍隊停了下來。將領們身著戎裝,一個接一個地飛馬趕來,前來靚見他。
“參見可汗!”眾將施禮。
旭烈兀環視眾將一眼,道:“免了吧。本汗知道你們萬裏行軍,很是辛苦,本該給你們一個坐位,歇歇腳,已經用不著了。因為我們隻在這裏呆一會兒,馬上就有事情做了。“
“請可汗吩咐!”眾將齊聲請命。
旭烈兀一下站起來,道:“本汗知道,你們對這次東征很有意見,這也難怪,你們在西域有嬌妻美妾,有美味佳釀,有享用不盡的人間榮華。你們這樣想,本汗能理解,這是人之常情嘛,不必大驚小怪。”取出忽必烈給他的家書,道:“你們看,這是天可汗給本汗的旨意,他要我賞賜你們。天可汗賜給我們的賞賜非常豐厚,你們看了,就不會再想西歸。走,跟本汗去領取你們的賞賜!”大步走在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