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終究沒有虧待她,不久,她的采訪筆記《風雲人物采訪記》整理出版。這本書中記錄了她采訪過了眾多偉人:鄧小平、基辛格、英迪拉·甘地、布托·侯賽因、阿拉法特……也正是著本書的出版,使她獲得了“國際政治采訪之母”的稱號。
沒錯,她就是20世紀享有國際聲譽的意大利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在她所從事的30多年的記者生涯裏,取得了別人150年都無法取得的成就。意大利記者聯合會曾經讚歎她為“最為偉大、勇敢的記者!”得到這樣的稱謂時,她享年76歲,於2006年9月15日走完了他光輝的生命旅程。斯人雖去,而她的帶給人的鼓舞卻衝破意大利的版圖,北極星一樣閃耀在世界人們心間!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法拉奇雖不是男兒,但是,她卻比多數男人做得更優秀。因為,她有被勇敢支撐下永不倒下的夢想;因為,她有被挫折屢次摩擦後卻越發鋥亮生輝的心靈;因為,父親在她幼年的時光裏就播下了一粒寶貴的種子,這粒種子就叫做“堅強”!
讓希望迂回
他是世界頂尖級的鋼琴演奏大師,曾在世界九大鋼琴賽事中奪得七個獎項,成為國際樂壇獲獎最多的鋼琴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他如此成名,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業餘愛好,那就是做木工活。
一天,他借助一架折疊梯子,上房去修葺業已破損的房頂。經過一番敲敲打打,破損的房頂不多時就被修補得嚴絲合縫。大功告成,他欣喜萬分,手舞足蹈的他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扶著梯子往地麵下。然而,就在這時候,悲劇發生了——折疊梯的上半部分突然脫落,不偏不倚,正砸在他的雙手上!
送到醫院搶救後,雙手雖然保住,但是,手部肌肉卻落下了“肌張力不全”的病根,醫生告訴他,他的雙手再也無法彈奏鋼琴。他不信,掙紮著走到鋼琴前,但是,他那雙原本靈巧的雙手卻再也不聽他使喚,一落在琴鍵上就發出“哄哄”的噪音。一位鋼琴演奏家失去了雙手,這無異於一位母親失去她心愛的孩子,殘酷的現實像一塊巨大的岩石壓在他的胸口,讓他痛不欲生。
但是,他從沒有放棄過對雙手的練習,一年多以來,我不停地給雙手做按摩,沒有事時就盡量活動自己的手指,然而,努力的結果仿佛總是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是徒勞!他的痛苦更加深入了一層,後來,他開始怕見鋼琴,每聽到一個和鋼琴有關的字眼,他都感到是對自己的莫大羞辱。再後來,他索性徹底放棄了,算了吧,不彈鋼琴又如何?
又是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當中,他絲毫沒有沾鋼琴的邊,甚至是看一眼,閑暇時間,他就讀讀書,看看電視。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拿遙控器的手能夠活動了——他已經可以準確地摁到遙控器上的按鈕來選自己愛看的節目。喜出望外的他一下子來了精神,他仿佛感覺到一道靈光在麵前閃現!接下來的日子,他不停地按遙控器上的按鈕,最後,奇跡竟然發生了,他手部的肌肉已經逐漸開始恢複知覺,神經組織也逐漸開始複活!不久,他重新回到了他心愛的鋼琴前。而且,劫後重生般的他,在1998年的美國獨奏音樂會上技壓群雄,一口氣彈完32首貝多芬的奏鳴曲,最終他被公認為貝多芬作品的權威演繹者之一!
他就是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首任鋼琴係主任的鋼琴大師——陳宏寬!
在這個世界上,和陳宏寬一樣患手部“肌張力不全”的人何止千萬,為什麼陳宏寬能化腐朽為神奇,成為患此病痛者當中少數的複原者之一?這正是和他的心態有著緊密的關係: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悲觀沮喪,而是心中裝著希望;麵對業已成型的殘酷現實,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怨天尤人,而是理智地接受,適時地放棄,最後,放棄終於讓他撥雲見日,迎來了新的柳暗花明。這多像一隻蟬,坦然走過食髓知味的蛻變,終於一飛衝天,在生命的高枝上引吭高歌!
讓希望迂回,把挫折所帶給我們的苦與痛都丟棄在理智的突圍裏,讓大難不死的心劫後重生,給受挫的靈魂一個巧妙的休整和洗禮,鏽蝕的生命也會變得鋥亮生輝!
試一試的魅力
1907年的冬天,美國密蘇裏州的一個小鎮上突然來了一個雜技團。這對於渴望欣賞娛樂節目的小鎮居民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因為,當時的美國,電視機還沒有誕生,並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可以開展,所以,一旦來了一個雜技團,就比過聖誕節還熱鬧。於是,一大早,小鎮居民都拖家帶口地守候在大街上,等著雜技團從自己的身邊走過。
雜技團演員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所到之處,觀眾的喝彩聲經久不絕。即使是雜技團已經從他們的身邊走過,這些居民也會久久地佇立在那裏,許久都不舍得離開,因為,雜技團演員們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
但是,美中不足的事情很快發生了,由於疲憊和感冒,導致樂隊的小號手在半途突然暈倒,缺少了小號,整個雜技團的表演也就沒有了生氣,使得樂隊一下子陷入了尷尬無比的僵局。一時間,樂隊指揮也急得手足無措。為了讓整個演出能夠順利進行,樂隊指揮就在現場征集會吹小號的人,但是,幾分鍾過去了,都沒有人敢接這個重擔。
眼看著整個演出就要中途夭折,就在這時候,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個聲音:“我會吹!”
大家齊刷刷地循聲望去,原來應征者隻是一個五六歲光景的男孩子。樂隊指揮像大家一樣,驚異地打量著這樣一個男孩,他身材矮小瘦弱,難道他真能吹小號?但是,眼下沒有辦法的辦法也隻有這樣。
男孩迅速加入到樂隊的行列,他用力地吹響了小號,整個雜技團也在樂隊的鼓舞下向前開去,哪知道,剛剛行進不到兩個街巷,就有兩個老太太暈倒!因為,男孩壓根兒就不會吹奏小號,他努力使小號發出的隻是刺耳的噪音。
樂隊指揮看到這番情形,一把把男孩從車上拉下來,怒喝道:“你不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會吹小號嗎?為什麼要騙我?!”
這時候,在場的觀眾都以為這個逞能的男孩要吃大虧了,於是,就等著看男孩怎麼解決。不料,男孩卻不緊不慢地說道:“可是先生,我如果不試一試的話,怎麼能知道自己不會吹呢?”
樂隊指揮霎時間也被這個“無理取鬧”的孩子反問得啞口無言。
這個男孩後來本著任何事情都要試一試的信條,通過努力,他終於取得了自己的成功。隻不過,他吹響的不是小號,而是命運的凱歌。男孩的名字叫沃爾特·迪士尼——世界最知名的動畫王國的創始人!
這就是試一試的魅力。試想,生而為人,如果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又怎麼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成功呢?
一個連試吹一隻小號都不敢的人,永遠也不可能奏響自己生命的主旋律!
試一試,成功就在正前方!
逆風時,就飄揚成一麵旗幟
那時候的他還年輕,卻十分熱衷於戲劇表演,可以說已經熱衷到癡迷的程度。他一門心思撲在表演上,付出了不少心血。但是,劇團領導卻一直讓他擔任配角。
他並沒有因此而喪失信心,仍舊全心的投入工作中,仔細琢磨劇本,研究角色的心理和細節,哪怕他所扮演的角色隻有幾句台詞,他也爭取把那僅有的幾句“隻有”詮釋得盡善盡美。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一場戲裏,主角突然中途退出,成全了他,讓他有機會擔任主角。
在這出戲裏,他飾演的是一位愛爾蘭水手,邂逅到機會的他將這個角色詮釋得出神入化,博得了領導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也正是這出名叫《安娜·克利斯蒂》的戲,讓他一夜之間成為娛樂界的新聞人物,也讓他首度嚐試到走紅的滋味。
後來,他告別自己所在的休斯敦劇團到紐約的百老彙發展,百老彙是世界演藝界的夢工廠,是個不可多得的大舞台,然而,麵對這樣一個群星璀璨的“大舞台”,他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裏。於是,落寞的他隻有每天遊走於導演和製作人的辦公室之間,忍受了許多辛苦、挫折與屈辱……後來,更為可悲的是,就連父親都認為他不會有什麼“大出息”,要他不如幹脆放棄做明星的虛幻夢,回家開一家服飾店。
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因為,胸懷夢想的他心中仿佛燃燒著激烈的火種,他堅信自己會有大放光芒的一天。於是,盡管他嚐盡了失敗的苦楚,聽盡了蜚短流長,但是,並沒有失去心中的鬥誌!
他仍是努力的奔走,把自己以往的作品帶給眾多知名的導演和製作人看,但是,這樣努力的結果也隻是讓他獲得幾次出演小角色的機會——他幾乎仍是無人問津!但是,他始終堅信總有得到幸運之神垂青的一天,每當他想到這裏,心中的火種又重新炙烈了起來。
這樣黑暗的日子他整整堅持了兩年,在這兩年當中,他身邊的許多人都大紅大紫,惟有他沒有任何起色。但是,機遇總會青睞有準備的人,兩年後,他終於在一出名叫《最後一裏》的劇中,將“殺手米爾斯”這個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把他的野蠻、強悍、卑鄙卻又迷人的特質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此,他一炮走紅,一發不可收拾。也正是因為“殺手米爾斯”這個角色,奠定了他不朽的巨星地位,讓整個演藝圈都接受了他。後來,他轉入好萊塢,在電影圈發展,並以《一夜風流》榮獲奧斯卡影帝,終成了他個人事業的輝煌巔峰。
沒錯,他就是著名演員克拉克·蓋博!至今,他所扮演的《亂世佳人》等劇中的諸多角色,仍像一杯咖啡一樣沁人心脾,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順風成舟,逆風成旗!克拉克·蓋博的成功正是以鐵一般的事實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它啟迪我們,在成功時激流勇進,在失敗時不忘燃起心中那股信念的火種,讓所有的挫折都化作一陣雄風,翻卷開心中那麵夢想的旗幟!
一跤跌出別樣人生
那時候,他才6歲,家裏尚且很窮,窮到快過春節時,父親會為兩副春聯發愁,年二十九那天,父親從自家地窖裏刨出了兩棵大白菜,拿到集市上,總算換回兩張紅紙,父親興高采烈地回來,一進門,就大聲喊著他的乳名,讓他去隔壁鄰居家裏借些筆墨來——父親打算把這兩張紅紙變成漂亮的春聯,貼在門上以增添喜慶的氛圍。
我家終於有春聯貼了!他歡呼著跑出門去,兩分鍾過後,他凍得發紅的手托著一支幾乎要磨禿的毛筆和半瓶墨汁急匆匆地跑進門來,哪知道,隻顧高興,卻忘記了邁門檻,他身子忽地一下被絆倒下去,這樣一絆不當緊,由於他家的屋肚較低,他手中的墨汁瓶嗖地一下飛了出去,不偏不倚,正落在那兩張鋪開了紅紙上,霎時間,兩張紅紙上撒滿了不堪的墨跡。
他雖然沒有摔到哪裏,但是,卻挨了父親一頓打。因為,那兩張紅紙是父親賣了兩棵白菜好不容易才換來的。他是個倔強而懂事的孩子,並沒有生父親的氣,而是在挨過打之後,擦幹了眼淚,拿了一把剪刀向那兩張被弄汙的紅紙走去。
半小時後,在門口抽煙的父親走進門來,進屋以後不禁大吃一驚,原來,他把沒有被墨汁汙染到的白紙都用剪刀剔出來,剪成了許多可愛的動物圖案,他的父親一下子被鎮住了,眼睛裏瞬間溢滿了滾燙的淚水……
那年,他家雖然沒有貼上規矩的春聯,但是,他家的門卻被他剪出“小動物”裝點得分外別致。
這是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一個真實故事,那個不小心弄汙了紅紙的小男孩就是我堂叔。後來,由於家庭貧困,堂叔一直沒有上學,但是,他卻學到了一項令別人都羨慕不已的手藝,並以此賺到了大錢,這門手藝就是剪紙。
如今,當堂叔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內奪得大獎,並有大批量的剪紙出口到了歐美國家時,堂叔感慨良深地說了這樣一句話:“苦難的人生就是一張被弄汙了的白紅紙,既然無法做春聯,把潔淨的部分剔出來做成剪紙,也同樣不失喜慶!”
從兩張被弄汙的紅紙,到一張張美麗的剪紙,堂叔雖然跌了一跤,然而,他的人生卻邁了一大步!
真正的堅強
很多年前,一位著名的輪船設計師立誌要建造一艘永不沉沒的“夢想之船”,為此,他不惜動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優質的鋼材,這種鋼材的含碳量極高,因為設計師堅信含碳量越高,鋼材就會越堅硬。
為了他的這一想法,他和助手們耗時幾年,一艘豪華巨輪終於建造成功。當巨輪還在船塢裏時,許多王公貴族都爭先恐後地預定了它的處女航行船票。輪船設計師的堅信加之王公貴族們的炒作,使得許多暴發戶也躍躍欲試,因為他們認為搭載這艘永不沉沒的“夢想之船”到海濱去渡假一定風光無比!於是這艘巨輪的高昂船票很快被搶購一空。
巨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揚帆遠航。伴著眾人的歡呼,它消失在餘熱未熄的碼頭,海岸邊圍滿了黑壓壓的人,他們都對幸運的乘客們豔羨不已。
然而不幸的事很快發生了,當人們懷著熱切的心期待著這艘“夢想之船”載譽而歸時,不幾天卻傳來了“夢想之船”因觸礁而葬身海底的噩耗,那個著名的輪船設計師也一同罹難!一艘被認為是永不沉沒的巨輪就這樣夭折在它的處女航程裏。
後來,當人們懷著好奇來研究它沉沒的原因時,才發覺:巨輪的沉沒,正是由於造船所用的鋼材含碳量太高。含碳量高的鋼材雖然堅硬無比,但是,當它遭遇外物重創時,卻缺少保護船身的必要彈性和緩衝力。原來,真正堅硬的鋼材並不是盲目追求高含碳量,還需要其它金屬元素作補充,柔軟的鋁就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孔子拜謁老子的故事。
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學習,於是便帶著顏回,子路等幾個弟子到了洛陽。他們等了好幾天,終於見到了老子。
一早,老子便把孔子師徒幾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後,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來意思:我久慕先生威名,這次帶愚徒幾人特來拜謁。請問先生近來修道進展如何?
孔子幾人正準備洗耳恭聽,不想到老子卻張開嘴大笑道:“你們看我這些牙齒如何?”孔子師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齒--七零八落,早已參差不全了。於是,他們搖了搖頭,誰也不明白老子的意圖。這時候,老子伸出自己的舌頭問:“那麼,我這舌頭呢?”孔子師徒又仔細看了看老子的舌頭,這時孔子眼前靈光乍現,微笑著答道:“先生學識淵博果然名不虛傳!”
老子這時說:“想必先生已經清楚我修道幾成了吧?”孔子會心地點了點頭說:“如醍醐灌頂,方才大悟呀!”
午後,師徒幾人便辭別老子,起身返回魯國。途中,孔子如獲至寶,麵若桃花。弟子子路卻疑雲重重,不得釋然。顏回問其何故,子路說:“我們大老遠跑到洛陽,原本想求學於老子,沒想到他什麼也不肯教於我們,隻讓看了看他的嘴巴,這也太無禮了吧?”
孔子聽後拂須大笑不止。顏回答道:“我們這次來不枉此行,老子先生傳授了我們別處學不來的大智慧。他張開嘴讓我們看他牙齒,意在告訴我們:牙齒雖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難免殘缺不全;他又讓我們看他舌頭,意思是說:舌頭雖軟,但能以柔刻剛,所以至今完整無缺。”
子路聽後恍然大悟。
顏回繼續道:“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雖然柔軟,但麵對當道的山石,它卻能穿山破石,最終把山石都拋在身後;穿行的風雖然虛無,但它起發脾氣來。也能撼倒大樹,把它連跟拔起……”
孔子聽後大讚:“顏回果然見一斑而知全豹,聞一言而通萬裏呀!”
一位作家這樣解釋“柔”字,說“木”頭雖鈍,但削成“矛”狀,興許比真正的矛還要鋒利;如此說來,“韌”字便可以解釋了:蘆“葦”雖輕,但若用刀把它削出“刃”點,興許比真正的標槍還要銳利。
原來,真正的堅強,並不是堅硬,堅強並不隻停留在一眼即可洞穿的表象上,而是,玉蘊珠藏。淡化了生命的“碳”性;加入了生命的“鋁”性;擯棄了虛假的“脆”性;增加了智慧的“韌”性。
真正的堅強看似柔弱,但它卻積蓄著無盡的能量,最終一切貌似不可戰勝的事物,都將拜倒在它韌勁十足的執著裏;真正的堅強,是孕育在一個人靈魂深處的靈性花朵,結出的碩果叫“堅韌”!
敵營深處有眼井
二戰時期,英國和德國為爭奪一塊戰略要地。在一片沙漠地區拉開了一場持久戰。戰爭僵持了一年之後,隨著雙方矛盾的激化,戰爭的升級,英德兩軍的憤怒氣焰越燒越旺,後來,終於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地步。
六月,是沙漠的酷暑。由於雙方大批次的飛機都投入到一線戰場,再也抽不出多餘的飛機來給這兩支部隊送水,英德兩軍的飲水開始出現嚴重危機。然而,就在這時候,據英國情報了解,未雨綢繆的德軍在五月中旬就於沙漠的邊緣地區開挖了一口井,目前,已經挖至40米,根據提上來的土壤的濕潤程度來看,要不了多久,德軍所挖的井內就會有汩汩清泉噴溢而出了。
眼看著自己的儲水越來越少,再加上這個幾乎致命的情報,英軍將領萬分著急。因為,德軍如若照這個速度挖下去,要不了半個月就能掘到甘泉,到了那一天,英軍隻會不戰而敗。迫於形勢危急,英軍將領迅速召開會議商討對策。經過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商討,排除了趕在德軍前麵突擊挖一眼井的可能,也排除了偷襲德軍儲水庫的可能……英軍將領一籌莫展。
眼看英軍就要坐以待斃的時候,一位中士為自己的隊伍獻了一計。這一計很簡單,就是告訴自己隊伍裏的每一個人,德軍營地深處有一眼井,隻要我們能夠在半個月之內攻破敵營,就有甘甜的井水喝了!沒有想到,這一招還真可行,此消息一經在隊伍中傳播開來,全體士兵就軍心大振,紛紛高喊:“德軍營中有眼井,打到德軍的營地去!”誰也沒有想到,正是憑著這一良策,一周後,英軍竟然擊潰了原本一年多都戰勝不了的勁敵。
進入德軍營地後,英軍四處搜尋情報中所說的那眼井,然而,令他們奇怪的是,別說是井,就連一個凹坑也找不到。英軍連忙抓住一個德軍俘虜問個究竟,哪知道這名俘虜卻說:“哪有什麼井呀,那是我們故意放出去的謠言,希望以此達到擾亂你們軍心的目的!”
德軍俘虜的一句話,把英軍都樂得哈哈大笑。德軍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所用的這一招,不但沒有瓦解敵人,反倒毀滅了自己。然而,大笑過後,在場的所有英軍也都出了一身冷汗,他們深知,如若沒有那位中士的良計,恐怕最後失敗的就是自己了!
德軍“挖井”的謠言不但沒能給自己挖出生路,還給自己挖了一座自我埋葬的墳墓;而與此同時,每一個英國士兵心靈深處的那眼信念之井泉都徹底複活了,透過這眼井,讓他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英國中士用自己的睿智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地獄的深處,潛藏著通往天堂的寶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