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走在庭州的街頭,看著空曠的街道稀疏的行人,心情頗為凝重。
自從突厥發生內亂以來,他第一時間加強了雲中鎮麾下三州的戒備等級,同時向朝廷發出了示警的緊急軍報。
雖然朝廷回複的詔命批準了他提出的停市、增兵、疏民三條建議,但同時明確要求不得“阻斷商路”。
這樣的詔命讓薛仁貴有些搞不明白了!
既然庭州榷市都停了,常駐的商民也要疏散後撤……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要求不能阻斷商路?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過,他的親信錄事參軍汪愷給薛仁貴解釋了其中的“奧妙”。
明麵上同意了停市和商民疏散後撤,隻是對突厥方麵表明官方允許的交易就此停了,但要他不能阻斷商路……這所謂的“商路”說白了就是個大商行原來一直都在用的走私渠道!
雖然沒有要求薛仁貴公開庇護這些商行的走私行為,但既然將“不得阻斷商路”這樣的字眼公開寫在詔旨中,也差不多等於默許了雙方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交易就隻能靠走私來維係了。
而薛仁貴需要做的,其實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所有死活一概方形就是了。
“鎮帥,朝廷此舉用意頗深,您可不能意氣用事……還是要盡力配合才是!”
汪愷知道薛仁貴平時最討厭的就是邊境屢禁不絕的走私貿易,平時為了保護庭州榷市的交易,他要求各州守將對走私商隊加強查緝,其實已經得罪了不少人了。
在哦這個關鍵的時候,朝廷明旨要求不能斷絕“商路”,他如果在此時繼續查緝私貨難免就要惹來大麻煩。
薛仁貴聽汪愷這麼一提醒,有些納悶的問道:“愷之,你倒是說說,朝廷為何要做出這番自相矛盾的決定來,到底有何深意?”
汪愷陪著薛仁貴緩步走著,正好看到前麵盧氏商行的商鋪正在收拾行李打包,看樣子是準備響應鎮守府的命令準備後撤。33小說網
他指著盧氏商行的牌子,小聲說道:“鎮帥還記得,當初上任之初抓到的那批走私鐵料嗎?盧氏商行偷運的那批?”
聽他這麼一說,薛仁貴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他當然記得那批所謂的“精鋼鐵料”,雖然掛著盧氏商行的旗子,但其實卻是有那位副專營,曹小公爺“特製的”。
“那批鐵料……是曹駙馬的貨,後來我不是給放行了嗎?”
薛仁貴不知道汪愷為什麼又提起這茬,雖然這些年他嚴厲查緝私貨,但對於“內衛府專營”的鐵料和羊毛,卻從來都沒有動過……其中的秘密,汪愷是知道的,自然不用明說。
汪愷見薛仁貴的腦子轉不過彎來,歎了口氣說道:“鎮帥,朝廷此次的詔命,看似自相矛盾,但實則另有玄機……突厥內亂,對軍資的需求必定比往日更大,這時候正是各家商行想北境走私掙大錢的時候,朝廷的真實用意……其實就是不希望您插手,壞了人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