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龍山秘事(1 / 3)

倒鬥乃古時候就流傳下來的行當,其獨居一脈自成體係,東南西北各不相同,最早的倒鬥手藝人,北方稱為“鬥爺”,南方稱為“闖客”,而後又有“北盜文,南盜武”一說。在此便也不一一細表。

卻說雲南的倒鬥界,素來以南盜居多,除了長沙、陝西一帶跑過來的“淘沙人”之外,其餘的便是雲南本地的手藝人,這類人時常單獨行動,偶有一些合夥經營,許多年過去,便也分了山門派別。

其中若說曾輝煌一時的,莫過於當年的“龍山”。龍山最早由一批盤踞在山中的流寇所組成,拜的是明崇禎遼東總兵、清平西王吳三桂。當年吳三桂戰敗,部分餘部逃入深山,落草為寇,曆經百年,便逐漸變作了倒鬥的手藝人。

龍山全盛時期共分為“三山五嶺”,下轄十二分堂,三山分別為大當家的“龍頭山”,二當家的“傳號山”,三當家的“過梁山”;五嶺為“留客嶺”、“元寶嶺”、“斷香嶺”、“鷓鴣嶺”、“咎口嶺”,乃三山最得力的五個手下,這五人又分別統領著下方的十二分堂,每個分堂大約有十來號人。

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龍山逐漸衰敗,直至四十年代末,人丁已不過二十。

我祖上原籍河北,幾代人均承正統的“文盜”,已從事倒鬥多年,後來遷到雲南,我爺爺便在龍山插了香。龍山本已沒落多年,我爺爺入夥之時已快要解散。那時我們家初來乍到,首要之事便是要站穩腳跟,好不容易投靠了龍山,豈能坐視其亡?

我爺爺名為龍蒿,在當時乃是上山搏虎,下海擒龍的人物,生得五大三粗,卻又心思細膩。下定決心複興龍山後,便苦心鑽研了幾年,將南北兩派的倒鬥技術結為一體,以文盜的陰陽之術配合武盜的奇淫巧計,幾年下來果真倒了許多“龍樓寶殿”,聚了一批忠肝義膽的好漢。

然而我爺爺始終是外鄉人,複興龍山的功勞雖大,但也不能做正主,隻得了個二當家“傳號山”的山名,後來行裏人便以“龍山二爺”相稱。

龍山二爺手下有三名得力幹將,分別為“水上飛”楊洛,“一把刀”劉天河,以及“神算子”毛三鬥。這三人在道上均是心狠手辣之輩,可謂是凶名昭著,二爺多次苦勸三人,行走江湖當以仁義為本,不可亂生事端,然而三人本性難改,後來毛三鬥因一時與人鬥氣而將人害了個半殘。

二爺得知此事之後大怒,恨其不聽勸告,自知三名手下都是因為跟在自己門下,所以傲氣橫生,不知收斂,早晚要死於非命。隻有失去了自己這個靠山,方能長存。於是他便首先將最愛惹事的手下“神算子”毛三鬥逐出了龍門“傳號山”。

毛三鬥原本還對二爺將他趕出龍門心懷恨意,但後來聽說二爺的其餘兩名手下均因命案事發而入獄,吃了“花生米”,這才明白了二爺的用心良苦,本想再回到二爺門下,表其悔改之意,但二爺卻再也不願見他。

他本以為這輩子都跟二爺沒關係了,但有一次二爺卻主動找上了他。二爺說如今龍山小人當道,欲陷他於不義,恐怕龍山大限已到,自己也活不了多少時日了。如今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獨生子龍豪。

龍豪也便是我爹,當年我爹年方二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二爺擔心自己不在之後,我爹難免要毀在年輕氣盛之下,他閱曆尚淺,即便繼承了二爺“傳號山”的位子,待龍山分裂之後,必然也將敗在仇家手上。

唯有手段狠辣,暗懷心機的毛三鬥再次投效“傳號山”,方能幫助龍豪避過此難,穩固龍家的根基。否則,雲南今後對龍家來說,也將不是長久之地了。

毛三鬥當年時常給二爺惹麻煩,後來更是惹得二爺一怒之下將他逐出山門,卻沒想到多年過去,二爺最信任,同時最仰仗的人依然是他,他深感二爺大恩,當即跪下磕頭,發了毒誓,表麵自己即便是赴湯蹈火,也要保得龍家根基。

於是過了不久,龍山果然分裂,各山門間相互明爭暗鬥,二爺最終遭小人暗算,死於非命。不僅如此,龍豪也多次身陷險境,好在毛三鬥韜光養晦多年,複出之後果真不是一般人物,幫助龍豪成功鏟除了異己,並且從混亂的龍山中脫離出來,帶著“傳號山”的十幾個忠實部下自立為門,穩住了龍家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