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係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雲帆望著浩渺巍峨的峨眉山脈念念叨叨。
隻見一名休閑裝扮的少年遠眺峨眉,眼神狂熱,狀如瘋子。邊上遊客湊近,隻聽這青年嘴裏不斷吐著“仙人,修仙……”之類的字眼,瞬間遠離雲帆並用看神經病一樣的眼神看著他。
他卻不為有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少年二十歲,自繈褓中在孤兒院門口被院長撿到,取名雲帆,而自小親近的兩位親人數年前已故。遂一直孤身一人在社會打拚。
雲帆,微長黑發披肩,一雙不符合年齡偶然閃過滄桑、落寞之色,此時,更是帶著一絲狂熱的黑眸緊緊盯著不遠處的峨眉神山,有一絲期待,也有一絲落寞。略微古銅色的麵孔滿是堅毅。斜眉入鬢,更是平添幾分邪魅之色。
雲帆壓了壓臉上的黑框眼鏡,壓抑住自己內心的狂熱和期待,腳步穩重的踏上階梯,隨著眾遊客走上峨眉山頂。
雲帆深受少時癡迷的《搜神記》影響,一直認為世上存在超脫凡人存在神仙,對所謂的修真成仙更是抱有一絲幻想。再加上數年前至親亡故,更是堅定了自己尋仙問道之心。
雲帆在數年間拜訪過無數大山名川隻為求仙問道。隻可惜數年時間仙蹤浩淼,絲毫沒有收獲。倒是碰上許多假道士,算命周易瞎子。最多也隻能解簽算命看相,與自己心目中的神仙,修士相差甚遠。
雖然一次次的失望而歸,但是雲帆卻沒有絲毫放棄,堅定不疑的踏訪各地,隻求尋那半點仙影,踏上修仙之路。
峨眉山正是雲帆來的最後一站“求仙路”,也是當年與瑤兒約定之地。峨眉山,多是仙俠傳說軼事,古來就是鍾靈毓秀之地,在古代仙俠傳說中,更是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而聞名天下,而且鼎鼎大名的蜀山便是在附近。如論遠離塵世修行之地誰最有名,峨眉便首當其衝。
雲帆緩步隨著眾遊客登上峨眉山頂。隨即皺著眉頭看著峨眉山頂的清音閣,一如之前去過的泰山、華山、天山一樣,到處充斥著人流,嘈雜和喧嘩,哢嚓的拍照聲,慫恿遊客捐香油錢的僧侶聲。
雲帆走近僧閣,看著一些穿著僧服的人嘴上喊著各種佛號,身材迂蠢,目光渾沌。並無絲毫出家之人的淡然出塵,這時的雲帆也不禁頓生一絲失望之感。
似乎,峨眉山也如之前拜訪的那些修行之地一樣,感到這次也會失望而歸,狂熱之情也不禁稍淡。低頭自語“仙人高高在上,仙跡難覓其蹤,自己這麼堅持也不知道是對是錯。”
雲帆盲目的走了一陣,漸漸與眾遊客走散,心緒複雜難明。走了一陣,雲帆逐漸放下心中所想,修行本就是茫然飄渺,或許隻是自己時機未到而已。
隨即抬頭一看,卻不知不覺走到了一間很普通的供奉殿,殿外匾額上鐫刻“聖燈殿”,殿內內供著幾座雲帆不認識的佛像,約有數十米高、唯有中間一座頭籠烈日雕塑,全身金光璀璨。
雲帆一眼便認出這時是佛門至高存在——大日如來佛祖。
雲帆入殿中,隻見如來金身下有一盞一尺來長的黑色蓮花油燈和三個蒲團。中間蒲團隻有一個素衣尼姑麵對蓮花燈盤坐。素衣尼姑手撚念珠,口中念誦佛經,誦經聲似有還無,聽不真切。
雲帆見到此情此景便走向前,心裏一動開口道:“大師,我心中有一難解之事?”
那尼姑誦經聲頓停,“施主有何難解之處?”
雲帆:“峨眉鍾靈毓秀,山脈綿延,是否有傳說中的仙人修士存在。人死後有無魂魄,魂歸何處?”那尼姑抬頭看了看雲帆,不發一語。
雲帆緊盯著師太,希望從其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隨即發現根本這神秘師太看似中年左右,麵容卻如青春少女,皮膚白皙,眼神清澈無暇,一片祥和。
師太看了雲帆許久,直把雲帆看的全身發毛,才說道:“修仙之事,眾說紛紜……至於人死之後是否有魂,施主認為有自然有,認為沒有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