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過趙洋亂政的趙昶,對臣下一向猜疑,隻是平時都不顯現出來而已。如今國土銳減,國力消耗殆盡,民怨很深,朝中缺文臣,軍中缺武將,不用則亂,用之則疑,趙昶的日子看似悠哉,其實並不好過。
思來想去,趙昶是越想越怕,越怕就越胡亂猜測,最後沒有辦法,隻能派人多加監視而已。尤其是溫不在和趙暄,當然,也不排除宋楷和鍾離典。而且還要弄清楚,元見進是個什麼態度,於是趙昶派人去傳喚“元殿”進宮,試探一下。
元見進自然樂意去煽風點火,就跟著來人去了萬聖神宮。自從元見進得到了趙國的鹽鐵經營權,又經常從南方采購絲綢珍寶進獻給趙昶,就在宮裏埋下了不少耳目,如果不是趙國無暇他顧了,元見進還能從中撈取不少好處。
跟著太監進了偏殿,元見進就遵守禮節下拜,趙昶說不用拘禮,還賜座。元見進入座後,趙昶就說:“你家殿下最近在大梁沒少殺人啊,前不久朕還聽聞你們殺了朕不少臣僚。辛苦了。”
元見進說:“陛下身邊有奸臣,誣陷我家殿下,那些人可不是興國台做的,望陛下明鑒。”
“明鑒?”趙昶說:“如今兩國還在和談,朕是一再退讓,你們卻得寸進尺,兩年來連連進犯,未免太貪婪無恥了吧。”
元見進說:“難道陛下不想一統天下嗎?既然如此,又何必用這個理由互相指責呢?”
趙昶說:“朕就明說了,最近你們又在做什麼?是不是又想殺人了?就看不得朕身邊有人輔佐嗎?”
元見進說:“如果那人真是好人,能幫助趙國,當然就要殺,但如果那人不僅不能幫助趙國,反而是敗亡趙國的關鍵,我們不但不會殺,還要派人保護他呢。陛下,就這一點,趙暄絕不能死。”
趙昶冷笑道:“可朕看,最想殺他的,莫過於你們興國台,現在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想借刀殺人?讓朕殺他?”
元見進說:“殺與不殺都是陛下的事,現在兩國如果真能停戰,又為什麼不去辦呢?我聽說是溫不在主張和談的,但是他又在什麼地方呢?陛下可知道?”
趙昶搖頭,“不知道。”
元見進說:“如果溫不在真的沒有糧食,現在恐怕早就餓死了。如果溫不在還活著,那就是欺君,如果餓死了,那就是忠臣。陛下更希望是哪一種?”
趙昶苦笑,就是忠臣如果死了又能有什麼用,如果活著卻是個奸臣,那活著又有什麼用?這話讓他說的,伶牙俐齒啊。
趙昶問:“那你說,朕應該怎麼辦?”
元見進說:“難道陛下都沒有辦法鑒別自己的大臣嗎?溫不在和趙暄,鍾離典和宋楷、宋邁,他們明顯分成兩派,究竟誰是忠臣,誰是奸臣,陛下作為一個皇帝都沒有辦法看清楚,和我家皇帝一比,差距就拉開了。這就是為什麼趙國一再戰敗的原因。”
趙昶陰著臉,“你接著說。”
元見進說:“其實也簡單,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會有目的,都會有人知道,絕對不會存在無人知曉的事。陛下隻要仔細調查,認真取證,一定會有所發現的,這比聽別人說卻不去查要穩妥的多。”
趙昶想了想,他說得對,就賞了元見進一件錦袍,然後派人繼續去查,查溫不在,查趙暄。
結果不查還好,一查全是元見進和宋楷他們製造的流言,有真有假,負責查這件事的人根本就無法證實真偽,隻能一股腦的都堆在趙昶麵前。
趙昶也無法判斷了,雖然不知道這些說的是真是假,但可以斷定一點,他們確實在瞞著自己做很多事,很多都是律法所不能容忍的。比如私自募集軍隊,還有豢養門客甚至刺客也有,如果不是因為現在無人可用,早就下獄了。
趙昶雖然已經決定,一定要處理這兩個人,但是前方和談的進展尚不清楚,這個時候除掉他們兩個,可能會自毀長城。
深知這個道理的元見進立刻派人送信去長安,督促他們盡快達成和談。長安那邊同意了。
這個時候,和談已經有了眉目,夏國隻要趙國割讓兩個縣,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條件了。同時,李定封的軍隊開始後退,一路退回到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