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陷害忠良(上)(1 / 3)

已經幾天了,天山穀那些妖精連一點跡象都沒有,不管是因為什麼,現在是難得的機會,是時候把溫不在這根釘子拔掉。現在他在山上呆著,可一旦戰事緩和,他回來了,又和趙暄聯手,趙國隻要有一點機會,是有可能重新崛起了。

至少要將這一文一武中的一個除掉。元見進並不想殺他,但也要潑點髒水給溫不在,讓他永遠被逐出朝堂。所以元見進又一次去拜訪宋楷。

雖然之前宋楷派人來請,可元見進因為在等天山穀的消息而沒去,這次既是商量也是去請罪的。所以還帶上了一些禮物,在門前以元殿的身份報上姓名後,元見進就堂而皇之的走了進去。

宋楷親自出來迎接,並收下了禮物,還一口一個賢弟。

元見進入座後,說:“之前您親自派人來請我,因為一點事情而沒有來,我可是來登門謝罪的啊。”

宋楷說:“哪裏話。我們可是兄弟啊。對了,三殿下那裏,究竟是怎麼考慮的,為什麼這個時候議和,如今的大梁已經和空城沒有區別,兩麵受敵不說,更是沒有兵可以用了。”

元見進當然不能說怕被人趁虛而入,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看起來趙國是沒有存在的可能了,但是事實上呢?一個倍受排擠的大將溫不在,振臂一呼居然就有八千人和他一起出征;一個臨淄王趙暄,私自募集兵馬卻不受任何懲罰,這算什麼?”

宋楷若有所思的說:“你的意思是說,趙國仍然有能力堅持下去?可那樣做的話豈不是玉石俱焚嗎?”

元見進說:“大人你不會,但他們會啊。”

宋楷似乎是明白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即使咱們攻克大梁,他們也能奪回去。而且,會給我們迎頭痛擊。那就不惜一切代價,將他們這點底氣也耗盡才行。”

元見進說:“那就要利用現在正在和談的機會,製造一點溫不在想要謀反的證據。”

宋楷問:“那趙暄呢?”

元見進說:“他還不急,一方麵他傷勢未愈,再說燕淩霜護著他也沒有機會。先除掉溫不在也是一樣的。等和談有了結果,夏軍撤退了,他溫不在的結局也就注定了。”

宋楷說:“那就要拿點真貨出來,不然趙昶是不會上當的。”

元見進問:“真貨?什麼意思,不是栽贓嗎?”

宋楷說:“這就叫虛實難辨,一方麵我們造謠栽贓,另一方麵也要用貨真價實的證據。他溫不在私下裏肯定沒少發牢騷,隻要有人證,隻要有幾個人證,那就不一樣了。當真的和假的都差不多的時候,你還能辨別嗎?尤其是他們都混在一起的時候。”

元見進說:“那就好辦了,假的我來,真的你來。”宋楷同意了。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元見進就告辭了。

宋楷又叫來他弟弟宋邁,宋邁雖然有心退出,但宋楷開導了他一番,宋邁發現宋楷說得對,他現在已經深陷這場較量之中,不把溫不在和趙暄除掉,他也無法安然抽身而去。所以宋邁又義無反顧的加入了。

接著,宋楷和元見進開始準備,元見進派人製造假證據,收買對溫不在不滿,或是想投靠他們的小官,對溫不在的“謀反之心”口誅筆伐。

另一邊的宋楷則將溫不在之前遭到不公待遇後的牢騷,埋怨都作為證據,將聽過或是聽說過的人都當作證人,大肆散布出去。

同時他們還收買宮裏的人,在趙昶耳邊吹風。趙昶本來就是病急亂投醫,不得不啟用溫不在,而如今可能會重新獲得喘息的機會,那也就不必重用溫不在了。何況現在還有這個傳聞。

趙昶雖然對趙暄和溫不在多有猜疑,但現在是多事之秋,還用得到他們,也不能太張揚,趙昶就讓人去查查事情的真假。可回來稟報的人也隻是說現在朝野上下很多人都這麼說,卻沒有任何證據。

趙昶問:“很多人都傳這個嗎?”

“回稟陛下,是的。但那些人都是些小官,人微言輕,也沒有別的證據,所以小人沒有采信。”

趙昶又問:“沒有高官傳這個消息嗎?”

“回稟陛下,這個小人就不得而知了。那些達官顯貴對這件事大多都躲不及呢。”

趙昶揮手讓他退下了。他一個人自言自語的說:“奇怪,溫不在堂堂大將軍,就算有什麼不滿,說出去讓人知道,也不會隻是些小人物聽到啊。高官都躲著,又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們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