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的天國 (2)(2 / 2)

不過在這之前,在寬容領域裏新世界已曆經了一次非常意外的發展,是在天主教區內,在現今馬裏蘭州的一個地方。這次有意思的實驗的人物是來自佛蘭芒的卡爾佛特父子,可是後來父親遷居到英國,效忠於斯圖亞特王朝,混得很好。原先他們是新教徒,然而喬治·卡爾佛特——他成為了國王詹姆士一世的私人秘書與總管——對當時人們的神學糾纏十分反感,於是又回到舊信仰身邊,以前的信仰無論是好是壞,可是它稱黑是黑,稱白是白,不會將各項教義的最後裁定權交給那些半文盲的教士。喬治·卡爾佛特似乎很有才藝,他倒退到天主教(當時相當嚴重的罪名!)並未讓他失去皇上的恩寵。恰恰相反,他被冊封為巴爾的摩男爵,在打算給受迫害的天主教徒建一小塊處所居住的時候,還得到了四麵八方幫忙的承諾。他首先在紐芬蘭試運氣,不過他派往去居住的人都被趕出了家門,所以他申請在弗吉尼亞獲得幾千平方英裏的地皮。哪想弗吉尼亞人是頑固不化的聖公會教徒,他們也不想和這些危險人物成為鄰居。巴爾的摩接著申請獲得弗吉尼亞與荷蘭、瑞典領地間的一片荒地,可還沒等到批準便死了。

他的兒子塞西爾接著做他的這件好事,一六三三到一六三四年的冬天,在喬治的兄弟倫納德的命令下,“方舟”號與“鴿子”號兩膄小船穿越大西洋,在一六三四年三月滿載乘客平安到達切薩皮克海灣。這個新國家名為馬裏蘭,是依據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的女兒瑪麗來命名的。亨利四世原本打算建立一個歐洲各國聯盟,可一個發瘋的教士用匕首打破了這個計劃,後來瑪麗成了英國國王的妻子,但不久之後這個國王又在清教徒手裏丟掉了性命。這個移民區完全不一樣,它不排斥印第女人,平等地對待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過了困難的好幾年。起初移民區裏聖公會教徒有很多,為了逃脫馬薩諸塞清教徒的專橫跋扈他們才來的。以後清教徒也進入了這個移民區,想擺脫弗吉尼亞聖公會教徒的專橫跋扈。這兩群人都是亡命之徒,氣焰囂張,都希望將他們自己的“正確信仰”帶到這個剛給他們安身之所的州。因為在馬裏蘭的土地上“一切會導致宗教狂熱的爭執”都被嚴令禁止,那些老移民者於是有讓聖公會教徒與清教徒都安安分分不要惹是生非的權利。可是,家鄉的保皇黨與圓顱黨的戰爭一觸即發,馬裏蘭人害怕無論哪一方取得勝利,他們曾經的自由都會失去。

所以,一六四九年的四月,剛獲知查理一世被處以極刑後,在塞維爾·卡爾佛特的直接建議下,著名的《寬容法》被通過了。其中有這樣一段,極為精彩:“由於在宗教方麵對思想的強行統治常常給那些所及範圍內的地區產生有害的結果,為了本省政權的穩定,為了促進大眾彼此間的友愛團結,特決定,所有人不可以宗教或是宗教信仰作為理由,對本省一切耶穌基督信仰者進行幹預、擾亂以及迫害。”在基督會會士掌控重權的國家,這樣的法案得以通過,這表明了巴爾的摩家族的出色政治頭腦和超群的勇氣。這樣的寬厚仁慈的精神深得來訪者的讚許。

後來,馬裏蘭的政權被一群外逃的清教徒推翻了,將《寬容法》廢除,取而代之的是他們自己的《關於宗教的法案》,它給自稱為基督教徒的人宗教自由,可天主教徒和聖公會教徒卻不包括在內。幸運的是,反動的時期並不長久。一六六○年,斯圖亞特成員重新執政,巴爾的摩派家族也重掌馬裏蘭的大權。對他們政策的再一次攻擊來自別的一麵。聖公會教徒在自己的國家取得了完全勝利,所以要將他們自己的教會變成一切移民地區的官方宗教。卡爾佛特家族繼續頑強奮戰,可他們明白要將新移民者吸引到自己這邊已沒有可能了。於是經過一代人的鬥爭,這次試驗宣告結束。新教徒獲勝了。專橫也取得了勝利。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