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斯賓諾莎 (1)(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曆史中的有些事情我一直都沒搞清楚,其中的一件就是一些藝術家與文人在過去的年代中的工作量。(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現代寫作協會的成員有打字機、錄音機、文秘以及鋼筆,每天可以寫三四千字。莎士比亞有十餘種分散精力的工作,還有個成天無事生非,吵吵嚷嚷的老婆,鵝毛筆也不大好使,他怎麼能夠寫出三十七個劇本來呢?無敵艦隊裏的老兵洛浦·德·維加畢生都是忙忙碌碌的,他從哪兒搞來必要的筆墨紙張將一千八百個喜劇與五百篇文章寫出來呢?那個古怪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又是怎樣的人呢?他的小屋內居住著二十個吵吵鬧鬧的孩子,可他卻能擠出時間創作出五個清唱劇,一百九十首教堂大合唱,三首婚禮進行曲,十二首聖歌,六支莊重嚴肅的彌撒曲,三首小提琴協奏曲(隻需一部小提琴協奏曲便能讓他的名字永載史冊〕,七首鋼琴樂隊協奏曲,三首兩台鋼琴的協奏曲,兩首三架鋼琴的協奏曲,三十首管弦樂譜,還曾給長笛、豎琴、風琴、低音提琴、法國號寫了曲子,這些讓普通學生練一輩子都足夠了。

還有,在三十年裏倫勃朗與魯本斯差不多每月都創作四幅畫或者是四幅蝕刻畫,他們是如何的勤奮努力呢?卑微的平民安東尼奧·斯特拉地瓦利在一生中是如何做出五百四十把小提琴、五十把大提琴以及十二把中提琴的呢?現在我要討論的不是他們的腦袋怎麼可以想出如此多的情節,聽如此多的旋律,看出形形色色的顏色與線條組合,選有用的所有木材。我隻是吃驚他們體力的一麵。如何能勝任呢?他們不睡嗎?他們也有打幾小時台球的工夫嗎?他們從不感覺疲憊嗎?莫非他們沒有聽說過“神經”這個東西?十七十八世紀到處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不注重自己的健康,大吃大喝有害食物,完全不明白身為人類中光榮的一員所肩負的崇高使命,不過他們生活得十分舒適,施展的藝術才智來很是駭人。藝術與科學的情形也在煩瑣複雜的神學上出現了。無論你去哪個有二百年曆史的圖書館裏,你都能夠發現天花板與頂樓上滿滿堆放著八開、十二開與十八開的宗教小冊,布道書、討論文集、駁論、文摘還有評論,用皮革、羊皮紙或者是紙張裝幀起來的,這些書上麵塵土堆積,早已被人們遺忘。然而這些書裏都蘊涵著博大卻又無用的學識。

在現代人看來裏麵探討的題目和運用的好多詞彙已失去了意義。不過這些已生黴的彙編卻有著相當重要的目的。倘若它們沒有其他貢獻,至少來說清潔了空氣,因為它們或是將探討的問題解決了,令相關人士滿意,或是讓讀者明白邏輯推理和辯論無法解決那樣的問題,於是隨便扔在一個地方不管了。聽起來這似乎是諷刺挖苦式的恭維。可是我希望以後三十世紀的批評家們在咀嚼我們現今遺留下來的文學與科學成就時也可以慈悲一點。巴魯克·德·斯賓諾莎是這章的主人翁,從他的作品數量上來看,他沒有跟隨當時的時尚。他的全集無非就是三四個小本子,幾捆信劄而已。可是,他運用正確的數學方法解決他在倫理學與哲學中的抽象問題所需的大量東西,會讓一般的健康人膽戰心驚。這個可憐的肺癆病人的死,完全是因為這個緣故,他企圖運用乘法口訣表來理解上帝。斯賓諾莎是位猶太人。然而那時的猶太人還未受過猶太隔離區的恥辱。他們的祖輩在西班牙半島定居之時,那兒還是摩爾的一個省份。

西班牙征服之後,引入“西班牙隸屬西班牙人”的政策,終於讓國家陷入崩潰的境地,斯賓諾莎全家不得不離開老家,坐船來到荷蘭,在阿姆斯特丹買了一幢房子,努力工作,積累財富,很快就成了“葡萄牙移民”中受人尊敬的家族了。假如說他們的兒子巴魯克意識到了他的猶太血統,則除了鄰居小孩的諷刺外,更重要的是在塔爾穆德學校接受的訓練。因為荷蘭共和國充斥著階層的偏見,沒有時間來顧及種族偏見,因而在北海和須德海的海岸,外來民族能夠找到避難之處,過上和諧平靜的生活。這是荷蘭生活的重要特點之一,那時的旅行者在撰寫“遊記”時一定不會把這點遺忘,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在歐洲別的大多數地區,就算是到了相當晚的年代,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關係還是水火不容。二者的爭吵無法解決,因為雙方都對也都錯,都能夠說是對方專橫跋扈與偏見的受害人。這本書中已說過,寬容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依據這個理論,十分明顯,隻要基督教徒與猶太人忠誠於他們自己的宗教,就會覺得對方是敵人。首先兩方都認為自己信奉的是真正唯一的上帝,別的民族的所有上帝全是假的。再者,雙方是最危險的商業對手。猶太人如同起初到巴勒斯坦一般到達西歐,是尋找新家園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