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我有三個月的時間僅僅依靠麵包度日,大家驚訝地問我:“你是不是麵包做的?”我說:“沒錯,我就是麵包做的,以後請稱呼我為麵包女王。”
尊嚴的底線
如你們所看到的那樣,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叫作麵包女王。麵包女王今年26歲,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留學,研究生在讀,這是她留學生涯的第五年。麵包女王留著很長的頭發,幾乎到腰,麵容看起來溫和清秀,我對她最大的印象便是溫柔而真誠。
我每問她一個問題,她都會相當仔細地去思考,然後清清楚楚地將答案表述出來。在訪談的過程中,她好幾次對我說:“無論你問什麼問題,我都會回答你的。”
麵包女王從小便是一個乖巧勤奮的好學生,聰穎又願意努力。她家裏的生意也還不錯,因而家境在當地也算得上頗為殷實,家人對她唯一的要求便是好好念書。打小她就奔波於少年宮的各類興趣班與學校的各類奧數班中,人們總是期望她能變得越來越優秀。他們給她定下一個又一個目標,麵包女王便無怨無悔地去努力達成。
中考結束後,麵包女王憑借優異的成績升入整個西南地區最好的高中,又在開學的分班考中考入最好的班級,可就是在這裏,一路當慣了第一名的她發現自己突然間便泯然眾人了。
麵包女王驚恐地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無法在高中拿到年級第一了。她慢慢開始跌出年級前50名,接著又慢慢跌出年級前100名,這種無休止的恐懼如同巨大的陰影籠罩著她。周圍的人開始慢慢對她感到失望,以她為豪的父母也急得怒火攻心,甚至一度說出“不考第一名,別做我女兒”這樣的話來。
麵包女王開始一步步地否定自己,引以為豪的聰穎,現在看起來似乎也不值一提了;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看來也似乎毫無作用了。
相信這類“優等生進入名高中輝煌不再,產生巨大心理落差複又重拾生活希望”的文章大家也看過不少,無非就是成績沒有以前那麼好啦,但是轉而發現了生活中很多別處的美好,所以仍然要努力生活之類的橋段。可麵包女王的故事不一樣,她那時還沒有發現生活中別處的美好,隻是發現了生活中別處的哲學。
麵包女王原本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成為一位名校商科生,她原本是有機會成為一位哲學家的。這一切的開端發生在高三的某一天,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並且一無所有。
你們知道,懷疑一切就是成為一個哲學家的良好先兆,而內心深處的激烈矛盾與掙紮則是孕育出偉大的跨時代思想的搖籃,很幸運,麵包女王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條件。
當庸庸碌碌的同學們每天都在機械地上學、放學、做題、考試的時候,麵包女王開始質問自己:“今天和昨天有差別嗎?”“為什麼每天都要這樣從早到晚不得喘息地活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麵包女王則會回歸內心,質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
毫無疑問,麵對這樣的亙古難題,麵包女王無法得出一個完美的答案,於是她轉而向自己的家人和同學尋求幫助,但是大家都不理解她,認為她腦子壞掉了,想法太古怪了。“哦,天啊,我對此毫不意外,任何偉大的哲學家在誕生初期都是飽受質疑的,人們總是看不見真正會發光的金子,也不能接受真正有深度的思想。”我一邊這樣安慰麵包女王,一邊示意她接著說下去。
於是麵包女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瘋狂地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等寫滿第五個本子的時候,量變產生質變,雖然她並未因此成為一名小說家或是思想家,但是某天醒來,麵包女王躺在床上,看著泛黃剝落的天花板,福至心靈,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無所有。
於是她病了。
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首先必須脫離那些庸俗而充滿低級趣味的人群,所以麵包女王開始拒絕上學,她整日整日地躺在床上思考人生,痛苦、迷惘……量變再次產生質變,最終她失眠了。
失眠幾乎是成為一個哲學家的必備條件,麵包女王覺得自己清醒而痛苦,而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她。不,別說理解了,甚至沒有人願意傾聽她!
在這樣糾結而矛盾的心理中,很快麵包女王就患上了抑鬱症和躁鬱症。抑鬱症讓她恐懼人群,無法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躁鬱症讓她無法休息,一刻不停地走來走去,還無法控製地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