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是怕你吃虧啊。
-我媽總是這樣,她一直說這個那個我幹不了,覺得我沒用,但是我真的要去做那些事情了,她又攔住我,說不行,幹不了的別幹,而我要打破這個怪圈,不打破就永遠不能成長,哪怕做錯了,磕碰得頭破血流了,也吸取了教訓。
世界盡頭的大學
顧惜朝為期一年的預科生活,在和啤酒同誌的互相扶持下磕磕絆絆、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一年的生活對於顧惜朝來說,最大的意義不是英文說得更好了,也不是功課變得好點了,更不是終於有大學可以上了,而是可以獨立生活了。
-你不知道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壓力有多大,感覺有多糟,尤其是你根本達不到這些期待的時候,就會變成依附別人而生存的唯唯諾諾的沒用鬼。
-聽起來你很討厭過去的自己啊。
-我還記得曾良君你曾經說過一句話,一旦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狀態,就再也無法回到過去那個無知無覺的自己了。
-的確,不過這話的原作者不是我。
-所以出國一年後我已經完完全全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狀態了,我再也沒法回到過去那個無知無覺的自己了。我還是緊張,時而焦慮,懊悔自己浪費的大把光陰,想要努力追趕那些更優秀的人,又擔心自己怎麼也追不上。意識到自己是個成年人是很可怕的事情啊,有時候會覺得無比渺小的自己被推著去麵對整個未知的世界,但是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這一年中究竟是什麼推動你成長?
-獨立生活和麵對一切。當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去承擔和解決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成長的,哪怕這些事情絕大多數隻是洗碗、洗衣服、給自己規劃時間看書複習。
出於經濟壓力的考慮,顧惜朝沒有選擇英格蘭,而是前往威爾士念書。顧惜朝打電話回國的時候,她的母親有些不讚同,認為當然是留在英格蘭好。在聽了顧惜朝的顧慮後,她母親仍舊是出國前的那句話:“再貴的東西也有價錢,隻要你想,我們就可以去承擔這個價錢。”
-我媽媽覺得英格蘭的大學會更好,名氣更響,等我回國的時候也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了更好的收入,就可以賺回這些投資。
-這個道理說得通。
-但是啊,我覺得我要背負的責任不是永遠停留在觸摸不到、變化萬千的未來,一旦意識到我必須開始承擔自己的人生了,我就要從這一秒開始承擔,所以我堅持去了威爾士。我不能再無休止地任性下去了,我覺得母親肩膀上的擔子已經沉重得快要壓垮她了。我總是想到出國那天的自己,被紅色的登山包壓彎了腰,但是沒有人注意到我的不堪重負。其實我和母親的角色是反過來的,在啤酒和我說那番話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母親的不堪重負。
-所以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再也不能忽視你母親肩膀上的重擔了?
-沒錯,就是這樣。如果我能好好地改變自己,我在威爾士也會做得很好,不一定非要待在英格蘭。
顧惜朝的學校在威爾士這片大陸的西南盡端,再往南就是布裏斯托爾海峽。校園建在山上,也算得上有山有水風景宜人。有傳言說,天氣晴朗時站在高處極目遠眺,能看見對岸的法國,但實際上是看不見的,連英吉利海峽都看不見。
她所在的這個小鎮,人口並不多,雖然靠海,但也不是度假勝地。每年的七八月,會有一種品種特殊的白頭鷹在海岸邊逡巡捕食,據說是隻有在當地才能看見的特有品種,在固定時間會吸引來一批攝影愛好者。除此之外,小鎮上便沒有什麼大事了,她整日都過著寧靜的生活。
因為受到預科生活的影響,顧惜朝沒有像一般留學生那樣選擇和別人合租,而是單獨租住了便宜的小閣樓,閣樓下是英國房東老太太開的小商店。
因為近海,所以房子格外濕冷,牆紙受潮後便再貼一層牆紙。顧惜朝曾經摳過,但是牆紙層層疊疊無窮盡,她怕再摳下去房東太太會找她要房屋修理費,也就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