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陘白王莊村西的秦皇古道,有一座著名的東天門,留下了千年古驛道的名勝。在這座雄關的山腰上,留下了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軍欽命提督軍門大同掛印總鎮劉光才等將士們刻立的一通碑,記錄下一場抗擊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戰爭經過。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分兵各路,圍剿義和團,燒殺搶掠。其中德國和法國聯軍迅速南下,占領了保定、正定、獲鹿等城,企圖進犯山西。慈禧太後命令山西、陝西兩省戒嚴,並調集南方的軍隊在太行山布防,阻止德法聯軍西進。
1900年九月,法軍占領了正定城,這時,身為大同總鎮的劉光才奉旨從江蘇江寧率所部忠毅軍,經山東飛奔正定府,加強防務。
劉光才,號華軒,湖南新寧市白馬田人,清末著名的愛國將領和民國初年著名愛國慈善家。他出生於鴉片戰爭爆發的1840年的九月初七,幼年家境貧寒,小時候以幫工、捕魚為生。十七歲那年,他受全家委托進城,賣掉飼養了一年的一口豬,換錢回家過年。由於他年少無知,途中參與賭博,想借機發財改變全家貧苦的命運,不料將賣豬的錢全輸光了,無顏回家,就投奔了湘軍。
從此,跟隨湘軍將領轉戰湖南、廣西、江西等省,在圍剿太平軍的征戰中屢建戰功,被保薦為參將,賞戴花翎。光緒年間,曆任蘇州參將,江寧城守協副參將,後來出任九江鎮、大同鎮總兵。官至廣西、貴州、上海鬆江的提督,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劉光才統兵數十年,曆經大小數百戰,可謂常勝將軍。特別是在沿海負責海防期間,多次率部抵抗外國侵略軍,為保衛中國海防作出了貢獻。他還參加過甲午戰爭,作戰英勇,是清末智勇戰將,一位愛民救困、抗擊外虜的民族英雄。
在國難當頭的危難之際,劉光才率領以湘軍為主的忠毅軍,急行軍北上,日夜兼程,直奔井陘布防。十月十日,劉光才率部到達井陘,大營駐紮在微水到東天門一帶。
他查看地形,先派遣軍隊在岩峰、青石嶺、割髭嶺等處據險設防,連夜修築關卡、炮台,開挖地洞地營,埋設地雷,準備迎擊西犯的侵略軍。
無惡不作,民謠唱出聯軍哪些滔天罪行?
同仇敵愾,井陘軍民如何聯手抗擊入侵?
勝利在望,光緒帝又對忠毅軍下何旨令?
德法聯軍從正定西進,侵入平山後,在縣城設立大本營,沿路燒殺搶掠。居民逃避一空,牲畜被搶殺食用,門窗器物作了燃料。平山縣城外環路附近的蒲吾、孟嶺村,村民逃至村西一座孤山上仍被侵略軍圍追槍殺,死傷數百人。當地民眾痛恨德法聯軍暴行,曾作歌傳唱數十年,歌詞雲:“傷心事,辛醜初,洋人踐踏我蒲吾,劫我錢財燒我房,斃我人命數百餘。人逃竄,家散離,殃及村中犬和雞。兒時我等在繈褓,恨不食肉寢其皮。”
第二天,法軍將領巴堯帶領馬步大隊,大炮輜重,準備西進,進攻清軍固守的太行山防線,結果走到井陘平望村東,炮車車軸折毀,法軍認為是不祥之兆,於是退到獲鹿縣城。
進入深秋的十月十九,數千名法國侵略軍和德國侵略軍在巴堯率領下,從正定城出發,趁著大霧偷襲東天門,企圖將劉光才的主力一舉全殲。他們先用大炮猛攻清兵軍營,然後衝向清軍的陣地,劉光才率領忠毅軍將士英勇抗擊。雖然陣地遭到法軍炮火轟炸,營壘受到破壞,但愛國將士利用火炮、火槍,滾木礌石,奮勇還擊。隨著大霧消散,忠毅軍將士發揮居高臨下的優勢,經過激戰,打死打傷法軍多名,迫使侵略軍東撤。
侵略軍西犯受阻,就收買一些漢奸到忠毅軍防地窺探。劉光才的將士堅守陣地,晝夜嚴防,當地百姓也積極配合。當時,井陘南障城的呂獻琛、呂正音,擔任守住團團長,他們招集村民數十人,協助忠毅軍在井陘各個關隘日夜巡邏,捕獲到法軍收買的偵探多名,山西巡撫給予嘉獎,上奏朝廷,賜給六品軍功頂戴。軍民同仇敵愾,使法軍無機可乘。